核心提示:
近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該區域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構建科學合理的農牧業產業新體系、資源利用新模式、生產生態新景觀,促進北方農牧交錯帶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意見指出,力爭通過5-10年時間,北方農牧交錯帶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左右,農牧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來自畜牧業和飼草產業的比重超過50%。
哪些地區屬于北方農牧交錯帶呢?
這里的北方農牧交錯帶,指的是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氣候交匯帶。處于該區域的省份有: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陜西、甘肅、寧夏省(自治區)。所以,這些地方的農民們要注意啦!
國家都想好了,
你那里適合種這些!
這一《意見》的出臺說明北方農牧交錯帶的農業將進行一系列調整。每個地方的農民需要發展哪些農產品?在農林畜牧各方面,每個地方需要做出什么樣的調整呢?
一、長城沿線沙化退化地區
地區:主要包括遼寧朝陽,山西大同、朔州,內蒙古赤峰、烏蘭察布以及陜西榆林相關縣市。
特點:該區域干旱少雨,草原退化、耕地沙化突出,玉米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0%以上,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不足。
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1.控制耗水型產業發展,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重點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推廣高效節水、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
2.適度發展雜糧雜豆、馬鈴薯及設施蔬菜等作物,控制露地蔬菜生產面積,積極發展耐鹽耐旱的沙生植物。
3.適度發展生豬養殖,適度擴大草食畜牧業規模。
二、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地區
地區:主要包括陜西延安、榆林,甘肅慶陽,寧夏固原,山西忻州相關縣市。
特點:該地區大部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植被蓋度低,干旱頻發。
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1.推進保護性耕作,提升旱作節水農業規模,發展優質高效特色產業,重點促進蘋果、紅棗等特色果業品質升級,做大做強特色雜糧和薯類產業。
2.積極推進退耕還林還草、人工種草,發展特色牛羊產業。
三、京津冀水源涵養地區
地區:主要包括河北張家口、承德相關縣市。
特點:該區域的氣候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干旱,是京津冀地區主要飲用水源涵養地。
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1.加強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發展山壩生態型種養業和節水農業,重點壓縮籽粒玉米生產,穩定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生產。
2.推動仁用杏、板栗、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綠色化精品化發展。
3.加強天然草原保護和優質飼草料生產,發展優質生鮮乳及制品,推廣肉牛、肉羊舍飼圈養。
深度解讀
中國農科院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王道龍
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
加快建設現代生態農牧區
在發展區域優勢方面,《意見》將北方農牧交錯帶劃分為長城沿線沙化退化地區、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地區、京津冀水源涵養地區,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進、分類施策”要求,明確了農業結構調整方向和產業發展重點。
此外,要建設草茂林豐、牧業發達、特色高效、資源循環的生態農牧區。一是優先把草牧業作為生態區的主導產業。二是加大對生態農牧區利益補償。三是完善綠色生態導向的產業政策。
農民們接下來怎么發展?
構建農牧產業新體系
《意見》為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出了新的思路。北方農牧交錯帶的農民可以減少玉米種植,增加飼草料、小雜糧、特色林果的生產。同時,要積極運用新興農業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循環農業。
1.減糧增飼,做大草產業。
減少籽粒玉米的生產,發展全株青貯玉米,推廣秸稈青貯、黃貯、微貯、壓塊、膨化等利用方式,不斷提高玉米飼料化利用水平。
利用現有耕地,積極發展人工種草和草田輪作,擴大苜蓿、燕麥草等優質牧草種植面積,努力建設規模化、專業化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推進牧草產業化。
對水土匹配條件較好的天然草原,加強改良。加強草業新品種新技術的運用和推廣。
2.增牛穩羊,做強草食畜牧業。
草畜結合、以草促牧,突出發展奶牛,穩定發展肉牛肉羊。
重點發展奶牛養殖、乳品加工,做強奶業,促進奶業一體化發展。
支持發展肉牛肉羊適度規模養殖,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推廣養殖先進適用技術。
推進牛羊標準化屠宰。加強絨毛用羊及馬、驢等地方優勢特色品種開發利用,打造具有獨特風味的高端肉制品和乳制品。
3.優果壯特,做精特色產業。
聚焦優質中高端,大力發展特色品牌農業。
積極發展雜糧雜豆生產,推進雜糧分等分級與精深加工,開發營養健康、藥食同源的功能性產品。
擴大優質專用馬鈴薯生產規模,穩定發展設施蔬菜,因地制宜發展地道中藥材。
著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
搭建區域特色農牧產品展示展銷電子商務平臺。
深度解讀
以草牧業發展為重點推進
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
《意見》提出做大草產業、做強草食畜牧業。這既是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領域,也是該區域畜牧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多年的試驗研究證明,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理想利用模式是:在天然草地上合理放牧,在居民點周邊等適宜地帶種植多年生牧草或一年生飼草料作物,在河谷等適宜地帶開墾建設高標準農田種植糧食作物、蔬菜和特色林果等,形成以草牧業為主,糧食產業為輔,特色小雜糧、蔬菜、林果等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和產品結構。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王明利研究員:
總之,解決農牧交錯帶的發展問題,從當前看,要加快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玉米產能和庫存,增加飼草料、小雜糧、特色林果供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補齊生態保護建設這一短板;從長遠看,要從根本上解決人地矛盾,合理確定人口、產業發展規模,實現農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