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在醫學上的定義是無藥可治,嚴重威脅人類公共安全的人與動物共患傳染病,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落后標志的窮病。事實證明,歐洲各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澳門經濟發達地區均已消除了人間不發生狂犬病的危害。而我國大陸的狂犬病,近年來仍處于流行態勢,這與我國當前的綜合國力產生了差距。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在發布的《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中,首次明確了八年控制狂犬病的實施目標,這對限期消除狂犬病威脅,和諧健康環境,提升國民士氣,實現我國消除第二個人與動物共患傳染病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為保障規劃目標的實施力度,現提出以下四點具體實施建議:
一、從國家層面明確小動物健康管理
從中國的社會發展現狀看,在20世紀90年代前初,城鎮犬貓等非食用個體寵物處于禁養或者限養控制狀態,農業的群體性畜禽等食用和經濟動物處于大發展階段。獸醫工作為保障社會需求,動物傳染病預防成為獸醫工作的單一化追求重點,獸醫醫療人員邊緣化,醫療單位合并成了防疫機構,醫療事業處于停頓狀態。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農業規?;?、養殖化模式的調整和科學防疫觀念的提高,開始產生了獸醫臨床與疫病預防相結合的綜合獸醫執業人員,尤其突出的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城市養犬禁令解除,寵物犬和貓的領養量快速擴大,形成了“城市畜牧業”這一新的特征,新的群體。同時動物醫院和診所開辦數量正突破1萬家。
一直以來,我國農業部門對食用和經濟動物具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而作為家庭精神依托、居室領養非食用犬和貓類等小動物的管理,僅有部分城市依據當地情況制定的區域性管理規定,明確公安、城管或社團組織代管,管理模式處于多元化狀態,且在大部分區域處于無序領養、無機構注冊、無制度規范的另類真空領域。從我國的小動物發展情況看,在20世紀90年代前,農區飼養有大量看家護院犬,一旦發現狂犬病人,政府將組織警力大范圍殺犬,2-3年后養犬數量恢復,無人掌握養犬動態;在重點城市的城區,為控制狂犬病發生,多以公安部門牽頭,實行禁養或限養犬只政策,飼養量有限。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尤其是我國加入WTO簽訂相關貿易條款之后,以及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和精神生活需求升高的影響,城市小動物限養政策開始淡化,隨之在城市和農村出現了飼養小動物熱潮。據2013年點調數據推算,全國養犬數量已超過1.3億條,貓的數量超過0.8億只。其中,以農區看家護院雜食犬和無家庭管理的戶外流浪貓總量占居主要比例;城區作為寵物領養,專喂寵物食品犬約占總量的20%,寵物貓約占總量的7%,且城市寵物犬和寵物貓的小動物領養數量正在快速擴增。同時,小動物診療服務機構應運而生,據2013年調查統計,全國城鎮能夠開展小動物診療服務的醫院和診所已有1.13萬家。
鑒于我國小動物快速發展現狀與趨勢,為實現引導小動物健康發展和消除狂犬病危害、和諧社會公共環境目標,從科學角度講,制定全國小動物服務管理機制,實時掌握小動物發展與分布信息,應當列為首要核心基礎工作。對此,建議農業部依據我國《動物防疫法》和國際獸醫組織(OIE)憲章,牽頭起草一部我國《小動物領養管理條例》或管理辦法,明確家庭或單位飼養小動物的范圍和定義,領養和處置約定,法律責任和義務定位,以農區村委會和城市住宅小區管委會的服務職責為基礎----鄉鎮和街道政府部門----區縣獸醫衛生主管機構或受托的動物疫病防控服務組織的層次分工與職責,以致省市信息管理、監督指導、統籌協調等權限,方能保障狂犬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國家擬定的防控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保障狂犬病防控質量
綜合各國和地區性消除狂犬病的實踐證明,保證疫苗質量和免疫注射密度是消除狂犬病的關鍵。從我國1950—2012年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分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每年報告狂犬病的死亡人數均在幾百至幾千例,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在20世紀80年代報告年度狂犬病死亡人數最高峰超過7000例,2012年報告狂犬病死亡人數仍達1300余例,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從我國多年來的狂犬病防控措施看,重疫區以殺犬控制疫情;城市以限制養犬,結合使用進口狂犬病滅活疫苗控制疫情;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以統一采購狂犬病弱毒疫苗,一年兩次注射控制疫情。經近期研究分析表明,以殺犬、限制養犬控制狂犬病的形式,已不適應國際社會和諧發展趨勢,而使用我國研發生產的弱毒疫苗,又難以保證防控效果的背景下,借助《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適時修訂狂犬病防控措施,正當時機。對此,建議農業部盡快明確,無保證效果的狂犬病弱毒疫苗使用限定,引導質量保證,包括我國近年來研制生產的國際領先犬用狂犬病滅活苗推廣,研究制訂防控效果評價機制,以及相應的標示和信息服務專業防控措施,以爭取為按期實現我國消除狂犬病目標做出職業努力。
三、加強疫情鑒定能力,及時掌握疫情動態
科學證明,狂犬病傳播與流行具有條件限定獨特性,有效掌握疫病發生發展動態是消除狂犬病的首要基礎。多年以來,我國動物狂犬病的控制,在農區由縣鄉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員和村級防疫員,城市由小動物診療機構執業獸醫負責,從科普宣傳、組織動員、注冊登記、注苗免疫、現場檢查,以及血清學監測報告等系統化艱苦工作,而由于病原監測和病理確診能力的缺位,導致人間狂犬病死亡報告后,逆向調查疫情,致使獸醫主導部門一直處于尷尬地位。對此,為科學主動開展動物狂犬病防控工作,從源頭及時發現感染病犬,實現防控工作主動局面。建議農業部及早制定犬類病原學監測和病理學確診規范標準及疫情快速報告制度,規劃指定區域性病理實驗室及專業人員資格培訓,做到準確掌握疫情動態,實現科學指導狂犬病的防控部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四、設定狂犬病專項信息平臺,提高社會防控支持力度
眾所周知,狂犬病是人與動物共患,嚴重威脅人民生命的傳染病,但其傳播特性、發病機理、防控要點遠未達到眾人所知,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力度局面,導致防控計劃難以落實,防控缺位現象嚴重,防控效果難以保證的現狀。為改變被動防疫現狀,保障規劃措施的順利實施,及時準確通報區域性疫情動態,普及狂犬病危害與防控知識,強化領養犬貓主人和單位,主動配合狂犬病疫苗接種的法定責任意識,以及周邊群眾參與監管的氛圍是消除狂犬病的保障基礎。對此,建議農業部設立動物狂犬病科普與防控信息平臺,同時牽頭成立由農業、公安、衛生、林業、教育、宣傳和科研等系統專家組成指導委員會,負責普及科普知識和法律法規,通報疫情動態和典型經驗,協調技術問題和實施進度,全面指導我國狂犬病的消除進程。
(崔尚金,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寵物疫病防控創新團隊首席;王慶波,系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