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醫藥訊:“中國醫藥產業經過一輪較長時間的持續高速成長后,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矛盾逐漸顯露出來。”哈藥集團總經理姜林奎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醫藥行業發展深感憂慮。在他看來,不僅醫藥企業自身創新能力薄弱,而且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不足,對醫藥產業政出多門,缺乏行業統籌規劃,都在影響著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
姜林奎介紹說,近年來,由于藥品降價、招標采購再降價、能源原料提價等政策因素,以及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的無序競爭,醫藥企業行業經濟效益不斷下降。在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矛盾中,市場競爭與行業監管的矛盾、藥品購銷與醫院壟斷的矛盾、健康產業與賄賂經濟的矛盾、構建和諧社會與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等尤為突出。中國醫藥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危機與轉機并存的關鍵發展時期。姜林奎對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憂慮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創新能力薄弱,嚴重困擾我國醫藥產業發展令人憂。
醫藥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行業,研發力量的強弱,決定著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輝瑞、諾華、強生等跨國制藥巨頭的發展歷程都驗證了這一道理。然而,我國醫藥行業科技投入低到僅占銷售額的1%左右,這與發達國家醫藥企業用于研發的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15-18%的反差懸殊,如以絕對值計算則相差更為懸殊,2006年全行業的研發投入僅6億多美元,而輝瑞一家就達76億美元。這導致大量同質化仿制藥涌入市場,惡性競爭不斷加劇。另外,根據國家各項新藥審批政策,新藥很難進醫保目錄,進不了目錄就很難有市場規模,而且新藥的保護期短,只有五年時間,成本還沒有收回來,別的企業花費很少的代價就生產出仿制藥品了。在這種環境下,愿意冒大風險扎扎實實搞創新的制藥企業少之又少,政策的不配套使得大家都不愿意花錢創新,誰搞創新誰賠錢。
因此,國家應加大醫藥科研開發的投入,設立新藥研發專項基金,加強基礎研究,保護、審批和創制新藥進入基本醫保目錄等鼓勵政策,建立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機制。
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不足,導致行業不良發展態勢令人憂。
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但常被簡單地歸結為藥價虛高等表面因素。多年來,國家對藥品采取連續降價、招標采購等一系列措施,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探其深層原因還是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明顯偏低。由于壟斷藥品市場80%的醫院體制改革嚴重滯后,長期延續“以藥養醫”實行藥品加成政策,加上流通領域的不正之風和愈演愈烈的醫生回扣,致使制藥工業在正常的藥品交易過程中失去話語權,嚴重制約著制藥工業的正常發展。與此同時,國家降一個藥品的價格,一些藥品生產企業就馬上停產這種藥,再生產新藥,結果還是高價藥。
“以藥養醫”是當前醫藥行業各種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醫改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并充分發揮醫保機構的監督作用,提倡合理用藥,才能從根本上推動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國家對醫藥產業的定位尚不明確令人憂。
制藥雖然是個小行業,但是,它卻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公益性產業。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醫藥產業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應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然而,目前我國醫藥產業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在國民經濟中列18-20位,這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不相適應。
國家對醫藥行業的戰略地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明確藥品戰略物資的定位,提升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采取積極措施鼓勵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政出多門,缺乏行業統籌規劃的管控模式令人憂。
國家醫藥管理局撤銷并改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經貿委醫藥司也隨經貿委一起被撤銷后,醫藥行業好像沒有了主管部門。各相關部門都按其職能出臺醫藥方面的政策,但不配套、不銜接。例如,發改委已降低藥品價格,藥品招標采購還要降價,中標醫院往往還要“進門費”,由于降價藥醫療機構贏利少,降價藥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制藥企業承受很大壓力,較大的付出,但病人得不到實惠。一個藥品投招標文件,就有六個部門簽發,可文件又沒落實,一邊投招標,一邊二次議標,文件明確規定不允許二次議標。
姜林奎介紹說,近年來,由于藥品降價、招標采購再降價、能源原料提價等政策因素,以及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的無序競爭,醫藥企業行業經濟效益不斷下降。在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矛盾中,市場競爭與行業監管的矛盾、藥品購銷與醫院壟斷的矛盾、健康產業與賄賂經濟的矛盾、構建和諧社會與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等尤為突出。中國醫藥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危機與轉機并存的關鍵發展時期。姜林奎對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憂慮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創新能力薄弱,嚴重困擾我國醫藥產業發展令人憂。
醫藥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行業,研發力量的強弱,決定著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輝瑞、諾華、強生等跨國制藥巨頭的發展歷程都驗證了這一道理。然而,我國醫藥行業科技投入低到僅占銷售額的1%左右,這與發達國家醫藥企業用于研發的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15-18%的反差懸殊,如以絕對值計算則相差更為懸殊,2006年全行業的研發投入僅6億多美元,而輝瑞一家就達76億美元。這導致大量同質化仿制藥涌入市場,惡性競爭不斷加劇。另外,根據國家各項新藥審批政策,新藥很難進醫保目錄,進不了目錄就很難有市場規模,而且新藥的保護期短,只有五年時間,成本還沒有收回來,別的企業花費很少的代價就生產出仿制藥品了。在這種環境下,愿意冒大風險扎扎實實搞創新的制藥企業少之又少,政策的不配套使得大家都不愿意花錢創新,誰搞創新誰賠錢。
因此,國家應加大醫藥科研開發的投入,設立新藥研發專項基金,加強基礎研究,保護、審批和創制新藥進入基本醫保目錄等鼓勵政策,建立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機制。
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不足,導致行業不良發展態勢令人憂。
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但常被簡單地歸結為藥價虛高等表面因素。多年來,國家對藥品采取連續降價、招標采購等一系列措施,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探其深層原因還是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明顯偏低。由于壟斷藥品市場80%的醫院體制改革嚴重滯后,長期延續“以藥養醫”實行藥品加成政策,加上流通領域的不正之風和愈演愈烈的醫生回扣,致使制藥工業在正常的藥品交易過程中失去話語權,嚴重制約著制藥工業的正常發展。與此同時,國家降一個藥品的價格,一些藥品生產企業就馬上停產這種藥,再生產新藥,結果還是高價藥。
“以藥養醫”是當前醫藥行業各種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醫改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并充分發揮醫保機構的監督作用,提倡合理用藥,才能從根本上推動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國家對醫藥產業的定位尚不明確令人憂。
制藥雖然是個小行業,但是,它卻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公益性產業。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醫藥產業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應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然而,目前我國醫藥產業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在國民經濟中列18-20位,這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不相適應。
國家對醫藥行業的戰略地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明確藥品戰略物資的定位,提升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采取積極措施鼓勵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政出多門,缺乏行業統籌規劃的管控模式令人憂。
國家醫藥管理局撤銷并改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經貿委醫藥司也隨經貿委一起被撤銷后,醫藥行業好像沒有了主管部門。各相關部門都按其職能出臺醫藥方面的政策,但不配套、不銜接。例如,發改委已降低藥品價格,藥品招標采購還要降價,中標醫院往往還要“進門費”,由于降價藥醫療機構贏利少,降價藥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制藥企業承受很大壓力,較大的付出,但病人得不到實惠。一個藥品投招標文件,就有六個部門簽發,可文件又沒落實,一邊投招標,一邊二次議標,文件明確規定不允許二次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