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藏香豬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對于家住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仲達鄉塘達村的江永菜加來說是令人難忘的,在他身上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通天河畔第一次建起了生豬養殖基地,不僅讓這個昔日村上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月薪4000元的上班族,更是燃起了全村人致富的希望。
地處玉樹市東北部的塘達村平均海拔3600米,全村539戶中,貧困戶占30%。作為全州為數不多的半農半牧區之一,青稞和土豆是村民們普遍種植的農作物,種地成了當地人除了挖蟲草之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我們鄉上的四個村里,塘達村一直發展得不錯。但村民收入來源不廣,思想觀念保守,有致富的想法,卻缺少發展的門路,怎么能在精準扶貧的隊伍中走到前面,是個問題!”仲達鄉鄉長阿俄說出了癥結所在。而這,也是一直結對幫扶塘達村的玉樹市政協所思考的問題。
幾番思慮,塘達村的發展輪廓在玉樹市政協主席梁玉龍的腦海中逐漸清晰:建立養豬基地,主打生態牌。他的理由十分充分:離市區75公里,交通便利;傳統青稞種植,有農業基礎;氣候、海拔適宜藏香豬養殖;目前全市沒有養豬基地,豬肉全由外地供應,市場前景廣闊。
可是,梁玉龍也有他的顧慮:養豬這件事,村民能接受嗎?
生格是村上的老書記,當他聽到這個消息,著實嚇了一跳。“要想建基地,先得改變村民的觀念?!?/p>
3月初,一個由第一書記、村干部、鄉領導、政協主席組成的“動員小組”迅速形成,挨家挨戶做工作,給村民算“經濟賬”。在一個月后召開的村民大會上,建立養豬基地的扶貧方案全票通過。
5月,爭取的60萬項目資金到位,生態生豬養殖場開始建設,并購買了20噸生豬飼料。6月,基地迎來了100只藏香豬。
基地一建成,經過培訓的江永菜加就成了飼養員,為了方便他的日常生活,市政協還籌措資金給工作人員搭建了生活用房?!俺巳粘5奈故?,我們每天都會將豬仔放出來,在外面活動?!表樦啦思邮种傅姆较?,記者看到,基地不但有現代化的豬舍,還有一片近300平方米的“花園”?!拔壹覜]有耕地,也沒有牛羊,之前一家人的生活都靠我出去打零工?,F在我每個月都能領到工資,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藏族鄉里建豬場,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人慕名前來參觀學習,其中不乏飯店和餐廳的老板前來詢問價格和出欄時間,這讓之前還有些擔心的生格喜上眉梢。 “這么一看,銷路確實不成問題。”
“其實,雖然有些冒險,但在塘達村建養豬基地這件事并非是倉促決定的。我們定點幫扶近20年,一直都想通過項目、產業扶貧達到‘造血’的目的。按照目前的情況,生態養豬產業基地到年底能夠收入20多萬元,全村16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左右。根據市場行情,明年我們再繼續擴大規模。”梁玉龍告訴記者,等到養殖經驗成熟,他們就發展個人養殖,按照農戶+基地+公司的模式運營,充分帶動村民致富的積極性。
“在玉樹,仲達鄉的土豆名氣可不小,為了繼續發揮這種優勢,我們爭取到了40萬元的項目資金為村上修建了一座400平方米的蔬菜存儲地窖,方便村民儲存土豆。還在河上搭建了3座水磨坊,這樣能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增收渠道?!薄暗谝粫洝彼髂喜偶有χf。
采訪結束時,記者忍不住問道:“其實,在一開始你們也可以繼續發展牛羊養殖,為什么費盡周折走這步棋?”
“經過反復的調研和考察,養豬的經濟效益要更高,而且正是因為選擇牛羊養殖的比較多,所以我們的市場空間才更大!”梁玉龍回答道。
記者感言
在這次采訪中,有一個詞被反復提及,那就是冒險。項目實施之初,幫扶單位的所有人都在考慮同一個問題:如果村民不認可,怎么辦?建養豬基地,客觀條件十分成熟,可塘達村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也沒有能夠模仿的做法。再加上村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這條路,不被看好。
關鍵是工作做到位。本著這樣的一個原則,玉樹市政協堅定信念,在精準扶貧的工作中,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采訪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項目前期工作開展十分艱難,面對非議,一次又一次地動員、勸說,工作組沒有想過放棄,大家都不愿讓塘達村錯失這樣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而這,又讓記者想到另一個詞語: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