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一定條件的養殖戶給予最高150萬元補助,擴大供給以平抑物價。
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繼續向各類農副產品上游伸出宏觀調控的無形之手。發改委日前下發通知稱,將對達到一定要求的生豬、種雞及奶牛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擴建給予補貼,并重點向今年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地區傾斜。專家認為,這些政策手段可望調節市場供求關系,從而抑制價格過快上漲。
最高可獲上百萬補貼
發改委及農業部表示,符合一定要求的生豬擴繁場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都可以申請補貼。
具體補貼標準為每個生豬擴繁場中央補助投資100萬元,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重點戶)以年出欄500頭為基礎分四個檔次,分別予以平均20萬元、40萬元、60萬元和80萬元的補助。
對于符合年出欄雞雛1000萬羽以上,未發生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等條件的種雞場,每個中央補助投資100萬元。
而對于養奶牛的補貼政策則更為明顯。中央投資分年存欄200-499頭、500-999頭、1000頭以上三個檔次予以補助。其中年存欄200-499頭的養殖小區(場),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50萬元;年存欄500-999頭的,每個平均補助投資100萬元;年存欄1000頭以上的,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150萬元。
飼料價格猛漲成本增加
生豬價格過低和藍耳病疫情是去年肉價飛漲的主要原因,此外,飼料價格飛漲也是推手之一。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飼料價格呈現逐步攀升態勢,直接導致生豬等飼養成本急劇增加。農業部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2月育肥豬飼料價格為2.55元/公斤,同比上漲28.8%,環比上漲1.59%.2月中國肉雞和蛋雞配合飼料的平均價格分別為2.69元/公斤和2.44元/公斤,達到歷史最高紀錄,同比分別上漲21.72%和23.23%.自去年4月以來,配合飼料價格已連續十個月出現上漲。奶牛養殖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供需失衡導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價格上漲。自去年年初開始,肉價就一路走高,中國36個大中城市每斤豬肉的平均批發價一度達14.5元,較上一年同期上漲了40%以上,創下大部分城市歷史新高。接著,食用油、牛奶等產品都開始價格飛升,這種情況下急需政府部門迅速加強宏觀調控。
上游入手可望平抑物價
與近期一些直接干涉企業定價遭到公眾非議的宏觀調控手段相比,發改委等部門此次對上游資源的調控,值得肯定。“將有限的資金補在生產環節方面,相對于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限價,當然是更好的選擇,也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中國農業大學肖海峰教授告訴記者。
自去年開始,財政部陸續出臺十項政策,扶持生豬養殖。而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也曾對此作出解釋,表示生豬價格波動過大,不利于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和豬肉市場的穩定供應。從長遠看,也不利于農民穩定增收。同時,豬肉價格過高,有可能帶動其他副食品價格上漲。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加強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事實上,這些措施也開始初見成效。去年9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曾預計,豬肉價格攀升的局面到2008年第二季度才能出現根本性轉變。然而近來,由于國家的干預,包括向市場投放儲備肉以及國家對生豬養殖的扶持政策,都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近半年來豬肉價格一直保持平穩,有些地方甚至還有下降。
不過,肖海峰也建議,在我國當前生豬養殖業中小規模散養還占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國家在對規模化養殖場傾斜的同時,也需要照顧到中小養殖戶的利益,從而令上游供給得到更好改善。
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繼續向各類農副產品上游伸出宏觀調控的無形之手。發改委日前下發通知稱,將對達到一定要求的生豬、種雞及奶牛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擴建給予補貼,并重點向今年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地區傾斜。專家認為,這些政策手段可望調節市場供求關系,從而抑制價格過快上漲。
最高可獲上百萬補貼
發改委及農業部表示,符合一定要求的生豬擴繁場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都可以申請補貼。
具體補貼標準為每個生豬擴繁場中央補助投資100萬元,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重點戶)以年出欄500頭為基礎分四個檔次,分別予以平均20萬元、40萬元、60萬元和80萬元的補助。
對于符合年出欄雞雛1000萬羽以上,未發生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等條件的種雞場,每個中央補助投資100萬元。
而對于養奶牛的補貼政策則更為明顯。中央投資分年存欄200-499頭、500-999頭、1000頭以上三個檔次予以補助。其中年存欄200-499頭的養殖小區(場),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50萬元;年存欄500-999頭的,每個平均補助投資100萬元;年存欄1000頭以上的,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150萬元。
飼料價格猛漲成本增加
生豬價格過低和藍耳病疫情是去年肉價飛漲的主要原因,此外,飼料價格飛漲也是推手之一。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飼料價格呈現逐步攀升態勢,直接導致生豬等飼養成本急劇增加。農業部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2月育肥豬飼料價格為2.55元/公斤,同比上漲28.8%,環比上漲1.59%.2月中國肉雞和蛋雞配合飼料的平均價格分別為2.69元/公斤和2.44元/公斤,達到歷史最高紀錄,同比分別上漲21.72%和23.23%.自去年4月以來,配合飼料價格已連續十個月出現上漲。奶牛養殖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供需失衡導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價格上漲。自去年年初開始,肉價就一路走高,中國36個大中城市每斤豬肉的平均批發價一度達14.5元,較上一年同期上漲了40%以上,創下大部分城市歷史新高。接著,食用油、牛奶等產品都開始價格飛升,這種情況下急需政府部門迅速加強宏觀調控。
上游入手可望平抑物價
與近期一些直接干涉企業定價遭到公眾非議的宏觀調控手段相比,發改委等部門此次對上游資源的調控,值得肯定。“將有限的資金補在生產環節方面,相對于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限價,當然是更好的選擇,也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中國農業大學肖海峰教授告訴記者。
自去年開始,財政部陸續出臺十項政策,扶持生豬養殖。而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也曾對此作出解釋,表示生豬價格波動過大,不利于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和豬肉市場的穩定供應。從長遠看,也不利于農民穩定增收。同時,豬肉價格過高,有可能帶動其他副食品價格上漲。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加強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事實上,這些措施也開始初見成效。去年9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曾預計,豬肉價格攀升的局面到2008年第二季度才能出現根本性轉變。然而近來,由于國家的干預,包括向市場投放儲備肉以及國家對生豬養殖的扶持政策,都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近半年來豬肉價格一直保持平穩,有些地方甚至還有下降。
不過,肖海峰也建議,在我國當前生豬養殖業中小規模散養還占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國家在對規模化養殖場傾斜的同時,也需要照顧到中小養殖戶的利益,從而令上游供給得到更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