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聽了農民企業家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關于“采用公司加農戶、產銷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帶動農戶達到3.65萬戶”的匯報后,對溫鵬程說:“大家要求國家把財政多向農村傾斜,我也要求你把利潤多向農民傾斜。”總理看似簡單的話道出了一個深刻含義:在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進程中,養殖戶是弱勢群體,需要龍頭企業多幫扶,切實保護養殖戶的利益,承擔更多市場風險,帶領養殖戶一起開拓市場。
更多保護農民利益,其實也是企業保護自己長遠利益的雙贏舉措。沒有農民的利益驅動,企業的利益也不會長遠。企業如何切實保護養殖戶的利益?就是要使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鏈條,做到在產業上聯合、利益上支持、技術上幫助,實現企業和養殖戶的共同發展。
產業上聯合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龍頭企業和養殖戶兩個利益主體不是簡單的買與賣的對立關系,而是興衰與共、榮損一體的共同體,從市場宏觀來講,二者是同一個團隊下的隊友,而不是對手,其利益分立而不對立。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與養殖戶在產業上實現聯合,實現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有機統一。
這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發展“訂單養殖”,通過合同的形式,規范公司和養殖戶的行為,使雙方利益都能得到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地保護。如溫氏集團采用了“公司加農戶、產銷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在生產過程中,公司和養殖戶簽訂了明確的合同,做到“四個提供,一個收購”,就是向養殖戶提供種苗、技術、飼料和起步資金,然后收購他們的農產品,把養殖戶當作公司的一個成員。這樣把原來的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完全變成利益相關,既穩定了生產基地,穩定了企業利潤,同時也保障了養殖戶的應得利益。
利益上支持
在畜牧生產中,養殖戶處于產業鏈的上游,風險大而利潤少。以奶業為例,奶牛養殖、乳品加工、銷售三個環節的投入比通常為7.5:1.5:1,而利潤比為1:3.5:5.5,整個產業鏈中,奶農環節成本最高,利潤最低,風險也最大。如果企業只顧追逐自身利益,損害養殖戶的利益,最終只會導致整個產業的“崩盤”。產業的動蕩肯定帶來企業和養殖戶利益的共同損傷。這就要求企業在關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也要著眼行業發展的全局,給予上游的養殖戶以合理的利潤刺激。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要求企業反哺養殖戶,在利潤方面多向農民傾斜,既是提高養殖戶生產積極性和擴大再生產能力的有效支撐,也是龍頭企業謀求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
實現企業在利益上支持養殖戶的一個有效方式應該是龍頭企業與養殖戶(或以養殖戶組成的合作社)逐步實行股份合作制經營。這樣一是可以促使龍頭企業嚴格履行公證的合同或契約,按優惠的價格收購,實現優質優價;二是可以實現產業利潤的二次分配,如股份的年終分紅和根據生產成績進行的獎勵等,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技術上幫助
建設現代畜牧產業,要求有一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養殖主體隊伍,現在我國養殖業的主體基本上還是由傳統的農戶轉化而來,顯然離建設現代畜牧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龍頭企業在生產中具有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上的優勢,有能力對養殖戶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
企業有能力也應該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幫助養殖戶降低損耗,提高優質畜產品的出欄率,而不是簡單的在收購環節上取優淘劣。如在鮮奶收購中,以前提出拒收或降級處理抗生素奶的辦法,局部看來合理,但整體看來并不合理。因為奶農之所以使用抗生素,是因為奶牛乳房受細菌感染而發生了乳腺炎,拒收或降級的結果并沒有真正消除對公眾的不安全隱患。如果企業換位思考,從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幫助奶農科學養牛,降低乳腺炎發病率才是“治本”的正確方向。
因此,企業從技術上幫助養殖戶實現科學養殖、集約經營,提高畜產品品質,是促進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強我國畜牧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項有效措施。
更多保護農民利益,其實也是企業保護自己長遠利益的雙贏舉措。沒有農民的利益驅動,企業的利益也不會長遠。企業如何切實保護養殖戶的利益?就是要使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鏈條,做到在產業上聯合、利益上支持、技術上幫助,實現企業和養殖戶的共同發展。
產業上聯合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龍頭企業和養殖戶兩個利益主體不是簡單的買與賣的對立關系,而是興衰與共、榮損一體的共同體,從市場宏觀來講,二者是同一個團隊下的隊友,而不是對手,其利益分立而不對立。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與養殖戶在產業上實現聯合,實現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有機統一。
這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發展“訂單養殖”,通過合同的形式,規范公司和養殖戶的行為,使雙方利益都能得到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地保護。如溫氏集團采用了“公司加農戶、產銷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在生產過程中,公司和養殖戶簽訂了明確的合同,做到“四個提供,一個收購”,就是向養殖戶提供種苗、技術、飼料和起步資金,然后收購他們的農產品,把養殖戶當作公司的一個成員。這樣把原來的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完全變成利益相關,既穩定了生產基地,穩定了企業利潤,同時也保障了養殖戶的應得利益。
利益上支持
在畜牧生產中,養殖戶處于產業鏈的上游,風險大而利潤少。以奶業為例,奶牛養殖、乳品加工、銷售三個環節的投入比通常為7.5:1.5:1,而利潤比為1:3.5:5.5,整個產業鏈中,奶農環節成本最高,利潤最低,風險也最大。如果企業只顧追逐自身利益,損害養殖戶的利益,最終只會導致整個產業的“崩盤”。產業的動蕩肯定帶來企業和養殖戶利益的共同損傷。這就要求企業在關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也要著眼行業發展的全局,給予上游的養殖戶以合理的利潤刺激。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要求企業反哺養殖戶,在利潤方面多向農民傾斜,既是提高養殖戶生產積極性和擴大再生產能力的有效支撐,也是龍頭企業謀求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
實現企業在利益上支持養殖戶的一個有效方式應該是龍頭企業與養殖戶(或以養殖戶組成的合作社)逐步實行股份合作制經營。這樣一是可以促使龍頭企業嚴格履行公證的合同或契約,按優惠的價格收購,實現優質優價;二是可以實現產業利潤的二次分配,如股份的年終分紅和根據生產成績進行的獎勵等,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技術上幫助
建設現代畜牧產業,要求有一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養殖主體隊伍,現在我國養殖業的主體基本上還是由傳統的農戶轉化而來,顯然離建設現代畜牧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龍頭企業在生產中具有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上的優勢,有能力對養殖戶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
企業有能力也應該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幫助養殖戶降低損耗,提高優質畜產品的出欄率,而不是簡單的在收購環節上取優淘劣。如在鮮奶收購中,以前提出拒收或降級處理抗生素奶的辦法,局部看來合理,但整體看來并不合理。因為奶農之所以使用抗生素,是因為奶牛乳房受細菌感染而發生了乳腺炎,拒收或降級的結果并沒有真正消除對公眾的不安全隱患。如果企業換位思考,從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幫助奶農科學養牛,降低乳腺炎發病率才是“治本”的正確方向。
因此,企業從技術上幫助養殖戶實現科學養殖、集約經營,提高畜產品品質,是促進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強我國畜牧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項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