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
青海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廣袤的草原是生態區位的關鍵點,草原的生態狀況決定著青海生態環境的狀況。如何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從資源的再循環、再利用角度出發,挖掘增產潛力,提高耕地、草原利用率和產出率,以農支牧、以牧促農,是實現農牧業經濟良性、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重要抓手。
循環畜牧業發展邁出可喜步伐
近年來,我省各地圍繞綠色發展、生態文明,聚力草業發展、種養結構調整,將畜禽糞污、病死畜禽、農作物秸稈等農牧業廢棄物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綜合利用,在循環畜牧業發展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目前,全省各地農牧結合、草畜聯動發展勢頭強勁,并在循環畜牧業發展上趟出一條成熟的路子。最為突出的是飼草料產業綜合發展、循環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步伐和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明顯加快。
牧業發展,草是基礎。近幾年,我省緊緊抓住東部農區種植結構調整,充分利用貧瘠地、棄耕地和撂荒地大力推廣飼草種植,進行飼草基地建設,配套開展設施飼養,建立養殖場和養殖基地小循環,尤其從去年開始,在3縣進行糧改飼試點、6個縣開展草牧業試點,群眾積極性高漲。
據草原部門統計,今年全省人工草地建設面積達到52萬公頃,比2010年增加21萬公頃,年產鮮草42.46億公斤(理論上可飼養290萬個羊單位),培育飼料加工企業50家,年生產飼料46.6萬噸,培育飼草加工企業13家,年加工飼草15萬噸。建成青貯窖134萬立方米,青貯飼料44.25萬噸。實現了飼草種植基地化、訂單化、市場化、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產業鏈明顯延長、飼草品牌效益初顯,帶動了牧業增產、牧民增收。
發展循環農牧業,關鍵在培育一批有帶動力、產業融合、集成發展的種養合作社。近幾年,我省農區以規模養殖場為抓手,圍繞“促規模、促標準、促循環”,全力推進農牧結合循環畜牧業模式為主的標準化規模養殖。
目前,省級認定規模養殖場達到1228家,全省適度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5%,規模養殖場供給的肉、奶、禽蛋產量占到全省的22.8%、23.9%、68.9%;牧區大力推進生態畜牧業為主的循環畜牧業,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961個,涉及牧戶達11.5萬戶、牲畜1015萬頭只,66.9%的草場集約經營,推動了集約資源、循環發展。
多年來,我省始終堅持以草定畜、種草養畜、以畜帶草,初步基本形成并推廣應用了“牧草生產—飼草料加工—牲畜養殖—畜糞處理與有機肥生產—牧草(糧食)生產”的草畜聯動、高效循環畜牧業發展模式,畜牧業循環之路漸次成熟。
目前,全省引進7家有機肥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31萬噸,建立了規模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并率先在全國研發了牛羊糞便無害化處理設備。約有300家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了糞污污染物處理設備,1100多家建有糞污發酵處理場,畜禽規模養殖場糞便處理配套設施建設比例達到60%以上。
全力推進循環畜牧業發展
就在剛剛結束的全省循環畜牧業現場觀摩會提出,以東部農業區、環湖地區、柴達木地區為主,在草產業綜合加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廢舊農膜等重點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持續發展試點項目、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項目,組織實施一些示范工程和項目,推動循環畜牧業發展。
草產業是引領循環畜牧業的基礎工程。如何大力扶持飼草產業,延伸飼草產業鏈,鼓勵飼草深加工,激勵飼草產品商標注冊和品牌打造,培育壯大一批高起點、有規模、帶動力強的飼草料生產加工企業。關鍵是抓好天然牧草利用、人工種草、飼草產品生產與供給和秸稈資源利用。
據省農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全省將爭取扶持和培育飼草料加工龍頭企業30家、種草專業合作社800個、飼草料種植和養殖大戶1萬戶。在實施草原補獎政策,強化管理的同時,以草定畜,科學利用,為生產綠色畜產品提供物質保障。
同時,支持適宜地區利用圈窩子、低產田、退耕地等,擴面提規模,建設“高效、集約、持續”的優質飼草生產基地,建立穩定的牧草制繁種基地。爭取到2020年,全省農區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10萬公頃以上,全省人工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57萬公頃。
推進種養結合、農牧結合,養殖場建設與農田建設相結合,合理布局畜禽規模養殖場,重點要草畜聯動,淘汰低產田,擴大飼用玉米、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進一步優化糧油、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結構,以農促牧、以牧促農,培育構建“種植業—秸稈—畜禽養殖—糞污—有機加工還田”等循環利用模式,建立大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利用農區豐富的光熱資源、耕地資源,為牧區生態畜牧業發展提供豐富的飼草料資源,減少對牧區天然草場的過度利用,以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為載體,以股份制改造、舍飼半舍飼養殖,提升生態畜牧業發展能力。采取牧繁農育、西繁東育,促進農區、牧區互補,循環發展,構建農牧區循環發展產業鏈。
以現有牛羊肉、乳制品、飼草料加工企業為重點,推進高端畜產品加工,支持集成養殖及深加工、精加工,推進種植、養殖、加工、生物質能、休閑旅游等循環鏈接,走跨行業、跨產業的一二三產聯動發展路子,構建一二三產復合型循環產業鏈。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中之中的工作。
目前,畜禽養殖糞污已成為危及產業發展和產品安全的瓶頸。要推進清潔養殖,必須推動規模養殖場率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快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利用,推廣清潔生產工藝和精準飼料配方技術,最大限度減少糞污產生量。
同時,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做到病死害畜100%無害化處理。并引進建設區域性有機肥加工廠,集中收購、加工縣域內規模養殖場、戶生產中產生的糞污污染物,促進畜牧業種養和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復合循環。爭取到2020年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和污染排污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達到70%以上。( 羅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