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豬肉達 76.2萬噸,同比增長1.4倍。其中6月進口19.4萬噸,同比激增2.1倍,環比增加18.8%,自3月份起連創歷史新高。今年6月份,我國進口豬肉均價達到每公斤13.2元,環比漲6.4%,同比漲20.7%,連續第6個月同比兩位數上漲。在浙江生豬主產區之一的衢州,毛豬收購價雖然一周前曾跌至每 500克8.9元,但近日回升到每500克10元,肉價仍高位徘徊。國產豬肉的高價位,拉大與進口豬肉的價差,視野開闊的浙江商人已行動起來,一些具備相關進出口資質的企業加大了豬肉進口的力度,于是“洋二師兄”便涌進國門,登上餐桌。
洋豬肉主要來自歐美
去年上半年,國內豬肉價格止跌回升。從事食品出口的杭州知味食品有限公司便看到了商機,開始涉足豬肉進口。知味食品的主營業務是加工生產速凍日式、西式調理食品、中華點心及各種肉類、水產類制品,主要出口日本。“今年國內豬肉價格上漲很快,所以我們進口豬肉的利潤也比較可觀。”公司負責人表示。
據該負責人介紹,今年頭7個月,公司已進口350車皮的豬肉,按每車皮25噸計算,總量達到8750 噸,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而去年上半年進口豬肉起步時,銷售額僅幾百萬元。“我們的進口豬肉主要來自歐洲。”該負責人說,“現在進口白條豬(兩片)的到岸價是每公斤2美元多,算上12%的關稅和13%的增值稅,折合人民幣約每公斤17元。”
而按目前國內毛豬每500克10元的收購價計算,屠宰后的白條豬(一般50公斤毛豬折合38—39公斤白條豬,有的折合40公斤)相當于每公斤24元多,與每公斤17元的進口豬肉相比還是有較大差價。
進口豬肉多銷往食品加工企業
那么,這些進口豬肉都去了哪兒了?以知味食品為例,公司的進口豬肉中,有四分之一用于自己工廠的食品加工。“主要加工成香腸、西式火腿、培根、小籠包和大肉包的餡、東坡肉。這些食品基本上用來出口。”公司負責人說。有一半進口豬肉則銷往各地的食品加工企業,包括本省和廣東、福建、山東等地。也就是說,算上知味食品自己企業,有四分之三的進口豬肉直接進了食品加工企業。
剩下的四分之一則進入冷凍食品市場的攤點。在勾莊的冷凍食品市場,這里經銷進口豬肉的攤點并不多,更多的是經銷進口牛羊肉的攤點。“進口豬肉的市場還在培育過程中,現在量還不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營戶說。
“還有的進口豬肉銷往了機關企事業單位。現在政府采購要招投標,國產豬肉根本競爭不過進口豬肉。”杭州肉類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進口豬肉進入農貿市場還沒聽說過,主要是國內的消費者還是喜歡吃新鮮肉或者冷鮮肉,口感會比進口豬肉好些。”
“國內生豬的養殖周期長,一般要半年以上,肥膘多燒起來更香,而國外生豬的養殖周期不到半年。另外,進口豬肉的進貨周期比較長,訂合同要一周時間,輪船運輸要一個半月時間,再加上辦理通關、到貨后運輸等時間,整個周期要兩個半月到三個月。這樣的冷凍肉,口感確實比國內的鮮肉或冷鮮肉會差些。”知味食品負責人表示。
豬肉進口連續半年兩位數增長
一位養豬大戶表示,像美國、德國的養豬成本要比我們低30%到50%,美國豬肉的500克成本只要 4.9元左右,還不到1美元。進口豬肉為什么便宜?知味食品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國內的生豬養殖網點分散,規模小,加上現在國家加大了對環保治理的力度,人工成本上升又快,所以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而國外養殖場由于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加上種豬好、產量高,所以價格優勢明顯。
“另外,國內生豬養殖的玉米等原料主要靠進口,受原料價格波動影響大。所以國內生豬價格波動也很大。”他說。不過,正因為國內生豬養殖還比較落后,今后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程度提高,市場潛力也很大。
雖然進口豬肉在豬肉市場的占比還不高,目前在2%上下,但從去年底以來,進口量增長迅猛。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豬肉達76.2萬噸,同比增1.4倍。其中6月進口19.4萬噸,同比激增2.1倍,環比增加18.8%,自3月份起連創歷史新高。
這些豬肉自歐盟進口的52.8萬噸,同比增加1.3倍,占同期豬肉進口總量的69.3%。“實際上,由于需求量大,進口豬肉價格已被炒上去了。”知味食品負責人說,“像白條豬,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每噸價格已比去年漲了2000多元。之前每公斤15元到 16元的白條豬,最高時被炒到每公斤19元。”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進口豬肉均價達到13.2元/公斤,環比漲6.4%,同比漲20.7%,連續第6個月同比兩位數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