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養殖業污染治理點多、面廣、任務重,豬的總量比較多,特別是在一些區域,如武平象洞、新羅雁石,生豬存欄量較大,對區域水質影響大。”在此次訪談上,“豬”成了嘉賓們熱議的話題,羅龍群坦言,從生態的角度來看,有豬就要排放,就會有污染;從增加農業產值、農民增收和飲食習慣等角度來看,養豬又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解決生豬養殖與環境保護這一對矛盾?羅龍群的看法是控制總量、綠色發展。
羅龍群表示,要充分認識加快養豬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堅定不移地削減生豬養殖總量,推進生豬產業減量提質,促進養豬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確保全市水環境持續不斷改善。“實行總量控制,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和生豬保有量,全市生豬年出欄總量控制在460萬頭以內。”羅龍群建議,進一步加大巡查督查力度,開展“回頭看”,嚴防“復養、反彈”,確保養殖總量只減不增。切實做好養殖戶轉產、轉崗的指導服務,堅持分類指導,因人而異。同時,實施生豬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制定工作方案,強化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因場施策,指導養殖戶做好標準化改造提升工作。
一直以來,養豬廢棄物利用率低,造成環保壓力大。對此,羅龍群認為,應加強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積極扶持有機化肥廠建設,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加大巡查力度,監督病死豬無害化集中處理廠規范運作。建立種養結合綠色發展機制,初步形成生豬產業區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農牧結合、養防并重,種養一體的綠色發展模式,種養業效益實現“雙提升”。
養豬業涉及眾多部門,事關千家萬戶,羅龍群坦言,整治養豬業污染單靠一個部門是無法完成的,要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部門聯動,形成強大的整治合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圍,強化督查,采取經常性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專項督查與限期整改結合,加強社會輿論監督,推動整治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