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久久久久免费-久久久久毛片成人精品-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亚洲在线中文字幕2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畜牧新聞 » 正文

15年草業進步、15年草業未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07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瀏覽次數:348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21世紀以來,短短的15年,我國草產業經歷了三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裂變式振興。第一次振興是國家生態保護建設的需求,第二次振興是國家奶品質量安全的需求,第三次振興是國家農業結構轉型的需求。三次振興不僅躍現了草產業的戰略地位和國家需求,而且邁出了從小農經濟附屬產業向現代集約化、專業化產業的強健步伐。新世紀以21世紀以來,短短的15年,我國草產業經歷了三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裂變式振興。第一次振興是國家生態保護建設的需求,第二次振興是國家奶品質量安全的需求,第三次振興是國家農業結構轉型的需求。三次振興

核心提示:21世紀以來,短短的15年,我國草產業經歷了三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裂變式振興。第一次振興是國家生態保護建設的需求,第二次振興是國家奶品質量安全的需求,第三次振興是國家農業結構轉型的需求。三次振興不僅躍現了草產業的戰略地位和國家需求,而且邁出了從小農經濟附屬產業向現代集約化、專業化產業的強健步伐。新世紀以

 

21世紀以來,短短的15年,我國草產業經歷了三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裂變式振興。第一次振興是國家生態保護建設的需求,第二次振興是國家奶品質量安全的需求,第三次振興是國家農業結構轉型的需求。三次振興不僅躍現了草產業的戰略地位和國家需求,而且邁出了從小農經濟附屬產業向現代集約化、專業化產業的強健步伐。新世紀以來的15年被譽為草業振興15年、草業進步15年、草業戰略15年。

一、傳統草業走到了盡頭

傳統草產業,綿延數千年。從秦漢之始到新中國成立,漫長的2000多年里,草原游牧業是我國草業的主體,在當時落后原始的社會背景下,草原游牧方式保護了草原,提高了生產力,增強了人類對草原的影響力。它以極少的投入換取了人們所需的各種畜產品,而且保證了草原的天然更新與持續利用,即便到了清代末期,內蒙古全部家畜不過800-900萬頭只,在新疆的游牧區家畜總書約為771萬頭只。因此,這種原始的草業生產制度在有限的載畜量狀況下延續了幾千年。但是原始的草原游牧業帶來的是草業經濟的脆弱性、生存方式的移動性和科技發展的滯后性。

隨著世界西方工業革命向東方的挺進,原始的“目無所居”“逐水草而行”的草原游牧業開始為近代具有商品意識的草原放牧畜牧業逐步替代。這種放牧畜牧業仍然以草原為基礎,逐步脫離原始游牧業的生產方式,開始注重草原的第一性生產和第二性生產的聯系,開始注重草地管理中的牧草種植、品種選擇、草原的季節性生產和動物產品的市場交易。但是此時的草業仍然沒有擺脫小農經濟生產的屬性,在草原地帶的草產業,仍然是附屬于天然草原的粗放放牧管理,在農區地帶,仍然以農作物的副產品如秸稈藤蔓糠麩作為畜牧業的飼草來源。飼草料極少儲備,牲畜大多為露宿飼養,飼草料轉化效率很低,草業經營水平十分粗放,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十分低下。,

到世紀交替之際,中國的人口已經增加到12億,草原牧區家畜數量已經達到近億頭只,草原退化面積達到90%以上。和上世紀之初相比,人口增加了2-4倍,家畜數量增加了5-7倍,草原面積減少了1/4以上,每頭家畜占有的草原面積下降了3倍以上。草原大面積“三化”和環境惡化預警草業面臨世紀挑戰,依靠不斷退化的草地和質量低下的秸稈支撐草業基礎已經難以為繼,傳統粗放的草業已經走到盡頭。世紀之交的沙塵暴終于鳴響了現代草業的起跑與振興。

二、15年來草產業的三次振興

1、基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第一次振興

真正意義上的草業振興始于2000年4月16日的一場震驚國人的沙塵暴。國務院總理親自帶領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到河北、內蒙古調研并聽取科技部防沙治沙專家小組的匯報。據調研報道,和20世紀50年代相比,2000年的沙塵日數、揚塵數、浮塵數分別增加了24倍、45倍和9倍;目前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擴大2460 km2,是50年代1560 km2的158%。在涉及沙塵天氣的200萬 km2區域內,京津沙塵主要來源于河北、內蒙古等約25萬km2的退化沙化草場、草原已墾的撂荒地和一年生旱作耕地。

針對京津沙塵暴的動因和影響,國家確定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了草原地區生態優先的戰略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先后啟動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復、草原圍欄、草種基地建設、退牧還草工程的啟動和已墾草原退耕還草工程的策劃實施,推動草地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從2000—2009年,中央實施“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和建設”、“牧草種籽基地”、“草原圍欄”、“退牧還草”等草原建設和草業生產項目投資總量達到了 34億元,相當于1978-1999年22年間投資的1.7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草原建設總和的幾十倍。這些投資項目建設,推動草原保護和草業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止到2008年,退牧還草工程圍欄封育草原4000萬公頃,禁牧休牧輪牧面積9800萬公頃,累計種草保留面積2900萬公頃,草原生態條件發生了趨好性變化。

在草地建設方面開始逐漸打破傳統草地畜牧業格局模式,探討了牧區、農區、農牧交錯區、城郊區草地牧業組建成一體化的新型草地畜牧業系統,實現產業化生產。不同類型草地畜牧業系統也采取了不同的經濟體制運行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截止到2008年,草種業已建成76個基地,良繁面積達45萬公頃;飼草種植業初具規模,人工草地保留面積已達1300萬公頃;草產品加工企業已達190余個。每年可生產200萬噸草產品,部分產品走向國際市場;草坪業每年創造價值500億元;草原生態旅游業逐步成為草業新的產業支柱之一,僅內蒙古年總收入58.6億元;草原藥用植物基地近千個,種植種類達200余種,年生產量3.5億公斤。

21世紀草業第一次振興的特點是:1),將生態安全的戰略重點布局在草原區,圍繞草原保護建設,突出實踐了草業在大西北開發戰略的多功能作用;2)草產業遵循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布局建立產業基地;3)確立了草業發展在草原區生態優先的原則。

所以草業第一次振興,稱之為“生態草業振興”。

2、基于食品安全戰略的第二次振興

2008年9月11日,石家莊三鹿集團公司發出聲明,召回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嬰幼兒奶粉,揭開了“三鹿奶粉事件”序幕,同時也揭開了草業二次振興的起跑線。“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導致200億元三路品牌一夜虧泄,乳品企業減少收入150億元,消費信心一落千丈。原奶質量安全問題有多種原因,危機的根源卻在于飼草料質量和蛋白原料不足。要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現象,必須首先解決蛋白飼料的問題,從飼草料抓起,從源頭上保證牛奶的質量和數量安全。實施科學飼養,才是奶牛養殖業的安全高效之路。

2010年由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牽頭,組織了14位專家、教授和崗位科學家,向國務院上書“關于大力推進苜蓿產業發展的建議”。建議獲得國務院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批示:“贊成。要徹底解決牛奶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從發展優質飼料產業抓起”。溫總理的批示表達了政府對草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并直接推動了全國范圍內對優質飼草產業保證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的深刻認識。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啟動了“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在全國14個省市實施了“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項目的指導思想明確聚焦在以苜蓿商品草生產加工為中心、以龍頭企業為骨干、以農民協作為基礎、以專業化生產為基本形式、以保障原料奶優質安全生產為目的,通過優質苜蓿草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制度化推廣,形成優質飼草產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促進我國傳統草產業的脫胎換骨和轉型升級。項目第一期通過四年建設,在全國建立200萬畝優質高產的苜蓿草商品生產,指導并帶動了全國400萬畝的社會投資和企業家投入,促進了以優質苜蓿商品草生產為代表的草業第二次振興。短短的4年時間,我國的優質苜蓿商品草的生產能力由2008年的10萬噸提高到2015年的120萬噸,生產企業增加到500余家,比2008年增加了2.6倍,優質苜蓿草產品的質量標準基本達到項目設計的標準,部分產區部分產品可以達到美國特級和優級質量水平,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苜蓿優質草捆的歷史。通過優質草產品的生產推廣,我國三分之一的泌乳奶牛開始應用優質苜蓿草產品,其中約100萬頭高產泌乳奶牛的產量達到9噸以上,實現了國際的先進水平。項目全面推進奶牛青飼料飼養水平,全國奶牛平均單產水平比2008年提高了700kg,奶牛健康狀況極大改善,通過10余萬次的抽查檢驗,原料奶三聚氰胺使用合格率達到100%。

新世紀草業第二次振興特點是:1)草產業開始脫胎小農經濟生產方式,按照國際先進生產模式走上商品化專業化發展道路;2)苜蓿草身先士卒,在草產業商品化、專業化生產中發揮了領先和示范作用;3)草產業開始和奶產業緊密結合,驗證了“草業是奶業第一車間”的科學性和不可逆退性。4)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再次證明了草原牧區生態優先的第一原則。

所以第二次振興,稱之為“苜蓿產業振興”。

3、基于農業轉型與糧食安全戰略的第三次振興

2014年10月26號汪洋副總理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草業發展座談會,該次座談會取得了六部分成果,第一,提出了“草牧業”觀點,明確了草牧業的重要地位;第二,明確提出發展草牧業要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第三,強調了草牧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想方法;第四,提出選擇草牧業發展的正確路徑和區位,突破了優質土地種植飼草的限禁;第五,突出科技的作用,鼓勵建立草牧業試驗示范區。第六,將座談會的重要精神寫入了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 “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

為了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農業部啟動了“草牧業試點”和“糧改飼試點”。

“草牧業試點”在河北、內蒙古、遼寧、湖北、廣西、四川、貴州、甘肅、青海、新疆等10個省區共選擇37個縣,試驗確定飼草料的種類和生產規模,統籌謀劃種養業結合與協調發展;根據資源特點、市場供需情況、消費習慣和飼草料轉化效率,確定草食牲畜數量和、結構和適度經營規模;探索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草牧業發展;建立健全信息化規范化的草原確權承包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

“糧改飼試點”選擇山西、內蒙古、黑龍江、甘肅等十個省區33個旗縣,引導玉米籽粒收儲利用轉變為全株青貯利用,帶動秸稈循環利用和轉化增值,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努力構建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生產結構。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草牧業”和“糧改飼”更新了草產業的傳統角色,賦予了草產業以新內涵和新功能,突出了草業與牧業的并行作用,擴展了草業發展空間,極大地加強了草產業的發展動力。截止到2015年,全國飼草生產面積達3827萬畝,生產加工產量936.7萬噸,市場商品流通量為442.4萬噸,牧草企業達到700余家,是2008年的3.7倍。在各類飼草生產中,苜蓿商品草生產勢頭繼續高舉不減,生產能力達到185萬噸,占全部流通草產品的42%,超過2008年生產能力18.5倍;羊草、青貯玉米、燕麥、狼尾草分別達到了146萬噸、93萬噸、13萬噸和4.4萬噸。天然草原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前提下,為草原放牧家畜提供了2.5億噸干草,維持了我國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產消費循環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三次草業振興的特點是:1)進一步突出了草畜一體化的產業模式, “苜蓿—奶牛”的單產業鏈條開始向“飼草—草食家畜”復合性產業鏈轉化;2)飼草種類和草產品種類由苜蓿單一化產品向“豆科飼草+禾本科飼草”多元化轉化;3),草業產區由草原區向半農半牧區和農區擴展,草產業開始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和耕作制度改變的創新變革之中。

所以草業第三次振興稱之為“草地農業振興”。

三、15年來的草產業進步

草業15年,三次振興、三次變革,三次升華,超越千年沉淪、歷經百代煎熬,終于化繭成蝶,開始形成一個具有現代產業思想、產業理論和產業商品的初步形態,開始取得如下進步與成果:

1、以草牧業為基點,構建產業完整體系,成為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15年來,草業逐步擺脫傳統附屬的無主性、無價性、無業性,構建自身的產業形態體系、理論技術體系和市場價值體系,開始形成具有思想深度、技術難度和系統高度的獨立產業。草牧業是草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核心是強調草畜并重、草牧結合,草業先行,實行上下游一二三產業的關聯融合。草牧業的立足點是4億公頃草原及其相關產業,其著力點是與草業直接相關的草食畜牧業,其支撐點是草業科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研發體系;其落腳點是將草業的植物性生產、動物性生產和后加工服務融合起來,形成完整產業鏈。以“草原生態置換”和“草地農業生態系統”理論指導,以先進技術體系和科技創新聯盟為支撐,以草牧業內涵為發展目標,改變長期以來重視牧業、輕視草業、重視農業、無視草業的問題。

2、以產品加工為核心,延伸產業鏈條,成為草牧業產業融合的重要抓手

15年來,草產業逐步擺脫了單純追求種植面積的片面思想和彎路。把握了飼草種植業和加工業的深刻關聯。一批飼草產業骨干企業已經經歷了“集約化種植—專業化管理—機械化加工—市場化營銷”的現代企業的全過程。和 15年前相比,小農經濟自種自用的家庭副業已經被專業化、規模化、商業化生產所替代,并且以草產品加工為核心,將草產品加工作為驅動產業體系的關鍵抓手,對接物流、牧場、農民和市場,其聚集的資本、技術、管理和人才等要素正在加速作用于草牧業的產業融合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在現代草牧業融合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為現代草產業的一個重要標志

3、以產業質量為目標,推進產業標準化,成為草產業現代化的驅動力

15年來,我國草產業不斷成熟壯大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產業從數量轉向質量,從自產自用轉向市場化。2000年以前,草業標準不過寥寥幾項,甚至沒有一項產品標準。但是經歷了草業三次振興,質量標準和專業化生產成為草產業追求的目標。從2004年到2011年行業標準共完成行業審批標準29項標準,其中基礎性標準2 項,產品性標準5項,技術性標準22項,從2011年到2015年還有?項標準已在制定審查中。此外草業機械的產品標準、技術標準和基礎標準還不在本項統計之中。我國豆科牧草草產品和苜蓿草產品的質量標準已經完全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標準等齊。通過產業標準化建設,我國草業愈加規范的走上現代化之路。

4、以先進勞動資料為依托,建設集群產業區,成為草產業現代化的主力軍

產業所使用的主要生產設備和工具先進技術水平是產業和產業體系是否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15年來,我國草業已經從手工鐮刀進步到全產業鏈的機械化水平,到2014年,我國草業機械設備擁有量為610萬臺(套),總動力達1977萬千瓦。尤其是牧草收獲機械、打捆機械的設備與技術都達到了國際發達國家水平。在全面實現機械播種、收獲、加工、儲運的前提下,打造了一批具有資源利用優勢和產業規模經營的集群模式。在干旱半干旱風沙草原區,形成以阿旗草都為代表的高度規模化專業化草產品產業集群,其產業模式關聯到內蒙古赤峰、通遼、鄂爾多斯、河西走廊等區域;在亞熱帶溫熱農作區,形成以秋實草業為代表的高度草畜一體化的草牧業產業鏈;其產業模式關聯到黃河三角洲、黃河灘區、江淮平原等區域;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形成以明祥草業為代表的千家農民訂單式草產品中心加工的產業集群,其產業模式關聯到陜北榆林、六盤山區、甘肅中東部、青海海東等集雨旱作區。

5、以職業化為標志,打造產業專業隊伍,成為草業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15年來,草業隊伍已經基本脫胎換骨,改造了傳統的農民人才結構,改變為勞動力與產業現代化相適應的人才結構,培養職業化人才素質,打造產業專業隊伍。目前,產業集群的核心人才都是由具有創業思想、經營能力、素質良好、管理高效的職業人才組成。據初步估計,三個集群產業區及其關聯產區的勞動力約2萬人已經基本由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具備勞動技能、實行專業分工、接受規章管理和效績考核的現代管理程序;產業技術人員比例占從業人員的20%以上;企業技術負責人基本由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同時草業產業隊伍已經形成具備行政管理、投資管理、財務管理、技術管理、營銷管理、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隊伍。這是一支打造未來草業產業大軍的排頭兵。四、

四、草產業面臨的新挑戰

15年來草產業在組建隊伍、打造基地、完善產品、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提高效率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開創了中國飼草產業的新局面。但是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百年草業相比,我國的草業還是一個乳毛未豐的少年,在產業的產能、質量標準、資源合理利用、滿足國家需求諸方面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歸納起來,存在以下幾個亟待解決的挑戰問題需要企業界、科技界、政府界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鼎力解決:

1、如何進一步根據資源承載力合理布局產業區域和調控產業規模?

我國飼草產業從起一落地,就面臨著糧食安全和耕地紅線的嚴格限制。可滿足資源許可和生產條件的區域已大都成為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專屬區,飼草產業的核心區域實際都是農業產區的邊緣化區域和廢棄區域,其地理地貌、土地資源、水文資源、交通條件、人文社會等條件均不支撐現代草業的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草產業采取了比農作物更先進的節水技術、旱作技術、機械化技術、無害化管理技術,打造了一個蓬勃向上的朝陽產業。但是如何進一步根據資源承載力合理布局產業、合理調控產業規模、維持草產業可持續發展是草業的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科學評估,樹立信心、總結中西方經驗和教訓,尋求實用新技術,邊評論邊實干,少評論多實干、把批評變為動力,要在比西方發達國家還惡劣的產區資源條件下,創造出比西方更先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產業模式和生產能力。

2、如何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穩定提供優質安全草產品?

現代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我國草產業經過15年歷練,已經初步勝任市場對草產品的需求,到2015年我國自產苜蓿草捆120萬噸,進口112萬噸,基本滿足了我國150萬頭高產奶牛對苜蓿干草的需求,形成和國外進口干草平分天下的局面。但是真正的挑戰在于:第一,產品質量穩定符合標準要求;第二,標準產品穩定供應市場;第三,穩定降低生產成本,穩定提供具有質量和價格優勢的草產品。這是一系列艱巨而苛刻的任務,但是又是我國草產業必須正視的挑戰。目前,我國約有50%的產品符合優質奶業生產的要求,但是質量控制仍然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部分受到機械設備和人才匱乏的影響。針對性的逐步攻克上述問題,要有一個長期創業創新的思想準備,要有隨時應對突發不利事件的物質儲備。影響上述問題的要素主要是技術應用問題、土地成本問題和物流成本問題。技術方面要加強和科研院所、牧草技術體系和技術戰略聯盟的合作,科學診斷、技術實用、機制合理,土地成本和物流成本需要加大社會宣傳。向國家及地方政府要政策、要待遇。協會要進一步搭建合作平臺,共建企業當家作主的科技創新聯盟,有效解決產業發展共性的瓶頸問題。

3、如何發揮草產業的多功能性,創建具有自我特點的草產業?

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但是每一個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國的草產業從創建的第一時刻就和國家的生態安全結合和在一起、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結合在一起、和農業結構調整與生產方式轉變結合在一起,和國土整治、環境治理結合起來。所以創辦草產業的每一位企業家、投資家、科學家都是懷有一種綠色陽光的情懷,和西方草業相比,不僅僅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是在兼顧效益和利潤的同時,實現草產業的公益化、綠色化、人文化。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第一,通過草產業,實現草原綠起來、牛羊多起來、牧民富起來;第二,如何通過草產業,調整耕作制度,改良土壤耕地,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草?第三,如何通過草產業,,促進農民轉型,實現精準扶貧;第四,如何通過草產業,促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促進糧豬農業轉型。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企業家付出代價,做出貢獻,需要國家根據上述功能的大小,提出優惠政策,給予財政補貼,鼓勵引導產業發揮更大的多功能角色。

五、草產業未來15年

未來15年將是草產業進一步發展、成熟、強大的關鍵15年。未來十五年,草產業的發展趨勢是:

1、進一步形成合理、健全、平衡的草產業商品生產區域

通過未來15年的發展調整,草產品生產的區域將進一步適應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承載力。草產品將在全國形成五大區域,即:1)優質苜蓿生產區:2)優質羊草生產區;3)優質燕麥生產區;4)優質雜交狼尾草生產區;5)優質黑麥草生產區。在草種生產體系中逐步形成:1)荒漠綠洲區苜蓿、紅豆草種子生產區;2)青藏高原多年生栽培禾本科牧草種子生產區;3)半干旱地區羊草種子生產區;4)南方熱帶地區雜交狼尾草種子生產區;4)亞熱帶黑麥草種子生產區。

2、養殖業向草業商品區調整轉移,實現草畜一體化融合

我國的養殖業布局,尤其是奶牛養殖業布局將改變原來的格局,從城市郊區或農區向飼草專業生產區域轉移,扭轉過往的“草跟牛走”為“牛跟草走”,即在優質苜蓿專業生產區形成產業的下端產業,形成苜蓿帶和奶牛帶的融合。在糧改飼與草牧業試點區逐步形成”飼用玉米—肉牛育肥帶”和“飼用玉米——肉羊育肥帶”,在草原區形成以放牧飼養為主要方式的“人工放牧草地——架子牛、架子羊”生產飼養區。這就需要國家通過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形成階段性分工、集約育肥和專業化加工的草畜一體化融合模式,各類區域實現經濟協調、發展共贏。

3、商品草生產基本實現區域專業化、生產機械化、商務電子化

經過15年努力,商品草基地實現全產業鏈機械化作業和專業化管理,商品草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和集約化生產、國際化營銷在全國形成各自品牌。在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區域的特點會更加突出,生產水平和質量穩定性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我國優質苜蓿草捆生產的重要基地,15年后,1)苜蓿優質干草產能將達到300萬噸,基本滿足200萬頭優質高產奶牛的需求;2)在黃土高原退耕還草區,基本實現山地草業的全程機械化生產, 將發展到1000萬畝商品草的生產,旱作苜蓿商品草產能將達到300萬噸,青貯飼料800萬噸,形成肉牛肉羊育肥基地和小規模奶牛飼養基地;3)草業商場與貿易日臻成熟,草業商務電子平臺可以完善的提供商家對商家、商家對個人、個人對廠家的電子商務服務;4)未來每一批草產品都能通過追朔系統確保質量數量。確保客戶利益。

4、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解決一批行業發展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15年后,科企合作產業聯盟成立并將愈加成熟,總結出草產業科企合作一條龍科技創新聯盟,總結出一套成熟的聯盟管理機制,聯盟成員從科企合作科技創新聯盟中獲取極大利益。聯盟成員單位首先實現自身研發能力的提高和研發能力的壯大,科技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的最強資本。15年后將解決的重大問題是:1)自我創新提出不同區域品種適應性、品種生產力,育種實現商業化機制;2)高效節水技術在指針式節水灌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節水30%以上的新技術、新設備;3)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產品數量的穩定性可以根本保證國內優質畜產品生產的持續供應;并可滿足國際出口的質量數量要求;4)科企合作創新聯盟對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的的科學判斷力得到政府認可,每年能夠承接一批行業發展的科技研發任務;5)每年可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經費不少于聯盟成員產值的5%。

5、形成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出去,參與國際開發的產業大軍

15年后,草業發展過程中培養成熟一批專業隊伍人才,從技術工人到研發經理、到項目主管、到企業老板,人才成長已經和教育指標聯系在一起,表現在:1)人才結構合理、專業配套、梯隊穩定的開發隊伍;2)科學家和企業通過科技創新聯盟形成問題可靠的契約關系,使得專家學者和企業的利益和成果都能到到保障;3)產業第一線的技術人員基本來自專業學校和研究生,能夠具有獨立解決生產當值發生的主要技術問題;4)建立起高效、暢通的信息交流和人才流動,企業真正關注人才,視為企業立足之本;5)具有一批可以指導全產業鏈生產的技術人員,可具備國際合作指導的能力;6) 人才隊伍具有了解國內外發展動態、以及帶領人員參與國際開發的實力和智力,

6、協會發展壯大,平臺搭建,為產業發展全方位做好服務

15年后,行業將越來越具有特點、協作將越來越完善,產業的發展更加需要行業自己的組織,需要加強交流,發展企業的特點,突出具有吸引社會資本的核心優勢,需要從國家到地方,成立不同層次、不同隸屬的草業協會,完善協會機構和建制,維護行業利益、端正行業行為,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政府,為企業搭建各類平臺,跑團取暖。在未來的15年內,要做到:1)行業信息的交流平臺,及時準確的將國內為行業發展動態、趨勢。咨詢、市場信息提供給每個會員學習分析;2)行業行為的評估平臺,按照行內要求做人做事做企業,對企業的成就、業績、進步評估分析,以利進步;3)行業發展的政策平臺,隨時反映行業各界的利益訴求、反映行業發展的各類建議,為企業爭取利益最大化;4) 行業深化的投資平臺,提供與資方交流、溝通、吸引社會優良資源為產業服務;5)行業自律的監督平臺,通過平帶自我教育、自我勵志、獨立思考,嚴格規范企業行為、正經服務、正當維權;6)企業科技創新平臺,為企業人才培訓提高素質、提高技能、提高視覺。提高創興能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付款方式 | 免責申明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豫ICP備1802024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蒙阴县| 格尔木市| 福清市| 晋宁县| 当涂县| 庄河市| 新乡市| 昭苏县| 天台县| 塔河县| 永和县| 喀喇| 贵溪市| 拜泉县| 渭南市| 漠河县| 股票| 九寨沟县| 长阳| 平阴县| 从江县| 眉山市| 九龙坡区| 汕尾市| 五寨县| 南汇区| 方山县| 通化县| 防城港市| 阳高县| 宝应县| 赤城县| 南陵县| 新河县| 清河县| 武清区| 潞西市| 城步| 平遥县|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