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豬圈,大家第一感覺就是臭,第二感覺是臟。“根據農業部及省農業廳的要求,我們正在全力推進干式環保養殖技術的落地普及。”泉州市農業局總畜牧獸醫師陳德利說,該項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解決養豬場空氣、排水兩大環保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改良飲用水,大幅降低出欄豬的病死率。據稱,該項技術已經在國內的海南、山東、四川等地推廣。根據規劃,2018年之前將爭取在泉州規模以上養豬場普及該項技術。
位于南安眉山海拔數百米的山頂,在泉州首批嘗試干式環保養殖技術的新林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里,大豬小豬們在半敞開的“房間”里或躺或站。記者接近養豬場之后明顯感覺到,這里不像一般養豬場那樣散發出濃重的異味。“根據測量,使用該項技術的養豬場臭味排放遠高于環保標準。”隨行的泉州市農業局畜牧科相關人士介紹,平常這些豬圈都是不用沖洗的,工人只需每天把半干狀態的糞便鏟干凈就行。
不用沖洗,臭味反而減少了,這是怎么回事?記者了解到,與其他豬圈不同的是,該養殖場里的每個豬圈地板上都鋪了一層木屑。“這就是不沖洗的主要原因。”新林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葉茂燦說,木屑可有效吸附豬的尿跡。此前針對豬圈的清洗一般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先將干的糞便清理后沖洗,二是直接沖洗。上述兩個辦法都會產生排水污染,而他們的干式環保養殖技術則可實現日常零排放的標準。“小豬每一周重新鋪設一層木屑,大豬三五天就要重新鋪設。當然每個豬圈的豬全出欄后會進行一次沖洗、消毒,產生的污水排放進沼氣池,發酵之后用于助燃煮飯,剩余的進入收液池進一步揮發后排入魚塘養魚。”他強調,每滴水都不往養殖場之外排放。
除了日常無需用水沖洗、有效節水之外,豬圈里和著木屑的糞便也是筆財富。在豬圈下方,有處數百平方米的曬場,里面晾曬著黑黑的生物有機肥。業界人士小仲介紹,豬圈的糞便鏟下來之后,要先噴灑上養護液,然后堆在一處進行發酵,7天后攤開晾曬,然后再堆于一處灑養護液發酵,反復3次,21天之后便可以打包銷售。“南安有不少有機茶園,這種生物有機肥很有銷路。”葉茂燦說,僅這一項每年就能進賬30萬元。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出欄整豬每斤價格為10元左右,零售豬肉價在15元左右。這個價格較前年幾乎漲了一倍。“前年養豬被當成賠錢買賣,出欄整豬每斤才6元,零售豬肉價格也才8元左右。”小仲說,隨著豬肉價格的穩定及環保養殖技術的普及,未來養豬場擬進一步擴張,“我們也不再擔心因排污、臭味被投訴的風險”。
豬飲用水也有講究 生病少了肉質更鮮美
其實葉茂燦并不是首個嘗試干式環保養殖的養殖戶。早在去年3月,洛江的陽光養殖場便采用了該項技術。“除了木屑墊料解決日常沖洗問題之外,其實干式環保養殖技術的核心內容還有豬的飲用水。”相關負責人紀先生說,經過水處理配套技術,他們可以將普通水通過加工轉換為“小分子”水,這種水的活躍度強,利于排毒。
泉州市農業局畜牧科相關人士介紹,采用這種水處理技術后,豬的腸胃排泄功能變得更好,不僅糞便的臭味更淡,豬也比較健康;根據檢測,該水質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欄豬的健康率。“我們的存欄數是2000頭,此前每個月病死豬在40頭左右,落地環保養殖法之后降至十幾頭。”紀先生還稱,豬喝的這種水他們也喝。
據小仲介紹,這項技術隸屬于國內相關機構,實踐證明喝這種水長大的豬,肉質也比較鮮美,體內毒素大大降低。“環保養殖技術培育的出欄豬,經過檢測,體內幾乎不再遺留重金屬等毒素。”他說。
據悉,近期不少養殖戶都在關注該項技術,“希望先嘗試的養殖場可以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相關人士說,雖然采用該項技術可獲得相應的改造補貼資金,但目前多數養豬場剛剛從前年豬價低迷賠本的狀態下解脫出來,對于改造投資的意愿還不夠強烈。不過,陳德利表示,相比過去,近兩年養殖戶的環保意識都有較大提升,現在泉州已有不少積極探索環保生態養殖辦法的養殖戶,不少養殖戶還形成了養豬、種植封合式綠色循環養殖。
據業界人士介紹,目前全市共有登記在冊的養豬戶500多家,還不包括一些散戶,每天可出欄豬25萬頭左右,可滿足本地市場70%的豬肉需求,還有30%需要依賴外調。隨著環保養殖技術的不斷升級,病死豬數量的減少,肉質的提升,本地養豬場的規模也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