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畜牧業來講,一方面原本發展最迅速的飼料業進入飽和甚至下降的狀態,另一方面,生豬養殖業進入散戶退出,規模上馬的階段,業內牧原、溫氏、正大、大北農、禾豐等一大批巨頭為抓住此次產業變革的機會,大力布局生豬養殖業務,紛紛提出了在未來三到五年中實現成百上千萬頭的目標。而由于環保的問題,大規模的生豬養殖項目必須是得到當地政府的同意。因此,我們今年看到了以往從未看到過的景象,不管是養豬還是賣飼料的,到處與各個地區的縣政府簽訂養豬協議。
一、9月20日牧原與湖北老河口縣政府簽訂了100萬頭生豬養殖協議
總投資11.5億,投產后生豬出欄100萬頭、飼料產量30萬噸,包括養殖場(后備場、繁殖場、生長場、公豬站)及其配套建設項目飼料廠、畜禽有機物處置中心、無害化處理中心為一體的養殖項目。
當地政府需要協助牧原依法取得生豬養殖、飼料生產用地,協助牧原辦理生豬養殖、飼料生產等項目所需的各種證件,以及在施工完成后的環評,確保牧原養殖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9月13日禾豐與安徽利辛縣簽訂40-6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
該項目為生豬養殖、飼料加工和有機肥加工等為一體的生豬產業化項目,采用“公司+現代家庭農場(養殖小區)”的標準化養殖模式,實行產業鏈全程管理的一條龍生產經營模式。在利辛縣域建設相應規模的種豬場、養殖小區及有機肥加工示范廠。
禾豐享受利辛縣招商引資的相關政策,以及利辛縣鼓勵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利辛縣政府保障路通、電通乙方養殖場門口。
利辛縣城府在用地、用水、排污、項目建設、項目貨款、企業發展等方面為禾豐提供政策允許下的支持。
三、7月10日正大與湖南嘉禾縣簽訂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
正大集團用4年時間在嘉禾縣投資40個億,建設年出欄1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年產值100個億的全程安全可追溯產業鏈項目,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安全可控”的食品安全目標。
項目建成后,可針對農村貧困群體進行精準扶貧,解決約6萬人就業,拉動民間資本投資100億元以上,全縣年GDP總量可提高30億以上,年財政增收3-5億。
通過實現“政府引導、企業經營、銀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受益”四位一體創新發展模式,將政府、龍頭企業、銀行和農業合作組織各自的政策、技術、資金和土地資源優勢聚合,為農民提供長期有保障的收入來源,走現代化、規模化、產業化道路。
除了湖南嘉禾,正大還在今年8月30日與內蒙的和林格爾縣簽訂了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并且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正大在建設豬場、飼料廠、糞污處理場的同時還布局了食品加工廠。
四、3月25日溫氏與河北滄州簽訂200萬頭生豬項目
3月25日,溫氏與滄州政府簽訂了200萬頭生豬項目為糧經飼、種養加一體化經營模式,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區優質瘦肉型豬養殖基地。
五、3月17日大北農與乾安市政府簽訂6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14.3億元,將建設種豬場、配套飼料廠、自建標準化商品豬育肥場等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收入12億元,并將帶動農民創業,可為地方帶來億元以上的經濟效益。
以上幾個例子僅僅是今年大企業跑馬圈地的一小部分,可以說,以往任何一年都沒出現過這種景象。總結下來,這些巨頭進軍生豬養殖的動作主要有三點。
1、 從區域上來看,幾大企業圈的地方集中在華中、華北、東北。
2、 大多采取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
3、 都是要建集生豬養殖、飼料加工、糞污處理為一體的養殖項目,都是幾十萬頭到上百萬頭的大手筆。
并且,這些企業的入駐作為當地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在土地批復、扶持政策上也是占據了優勢。而最終,這些都將匯集成競爭力,體現在生豬的養殖成本上。另一方面,通過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這些生豬養殖項目無疑是拿到了“免死金牌”,只要各項指標都符合規定,并且合法經營的前提下,豬場都能夠正常運轉下去(不會出現各項指標都合格還被強拆的情況),而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說說養豬已經成了有錢人玩兒的游戲。
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養豬業,其利潤必然需要依靠規模推動。為什么溫氏養豬二十多年沒有虧損過,甚至是在2014、2015年豬價深度虧損的時候溫氏仍舊是盈利的?就是因為溫氏的規模效應。隨著未來生豬養殖業的利潤回歸到100元/頭的時候,生豬養殖企業必須依靠規模、依靠品牌才可以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