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養豬養雞的吧?”這是一些人對于溫氏股份(35.870, 0.16, 0.45%)(300498)的固有印象。如果只是一家“養豬養雞”公司,卻又如何做到創業板市值第一股?帶著這一問題,9月28日,眾多機構投資者及媒體人士走進溫氏股份總部,與公司高管面對面交流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
經歷33年的發展,溫氏股份不再是過去那家單純的“養豬養雞”企業,已經具備了包括現代農牧裝備、動物保健品生產、食品加工、金融投資等作為配套業務的全產業鏈。2015年,公司肉豬上市量達1535萬頭,位居全國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牧原股份(24.300, 0.03, 0.12%)(002714)的7.5倍,可謂中國農業版圖中的“航空母艦”。
加速養殖規模化
對于養殖企業而言,2015年開始實施的“史上最嚴”新環保法無疑是改變行業趨勢的重大事件。按照新環保法規定,各地政府狠抓養殖環保,劃定了許多限養區和禁養區,拆遷或關閉了許多養殖場。有關報道統計,自2012年以來各地累計3000萬小型養豬戶被拆遷。
對于溫氏股份所在地廣東而言,省農業廳、國土廳和環保廳聯合印發《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08~2020年)》,要求根據環境承載能力,優化生豬產業布局,珠三角原則上不得新建、擴建生豬養殖場,東江流域控制生豬養殖場總量。目前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已全部劃定了禁養區,關閉和搬遷養豬場約2.5萬個,涉及存欄量315萬頭。
在溫氏股份副總裁陳峰看來,養殖行業經歷了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虧損,同時伴隨新環保法的出臺和實施,倒逼市場產業升級,養豬業結構布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國關閉養豬場數量巨大,散戶與小企業大量退出不可逆轉,大企業反而借機擴張,養豬業規模化發展仍處于黃金時期。
令中小養豬企業頭疼的環保壓力,反而是溫氏股份的優勢所在。據介紹,溫氏股份早在5年前就把環保工作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各生產單位均嚴格按照環保建設標準配套完善的環保設施,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近年來,溫氏股份每年環保投資占總投資額約10%,通過主動建設環保工程,完善種畜禽場環保設施,制定環保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
最嚴環保法的實施甚至已經影響到養殖周期上。溫氏股份CEO溫志芬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過去養豬行業一直保持著大概3到4年一輪的穩定周期,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本輪豬周期與往年有所不同。過去主要是市場自身主導周期,但這次行政因素影響更多,特別是環保壓力,導致大量散戶小企業的退出。目前環保行政力量加強,因此本輪周期可能不一定與過去完全吻合。由于當前母豬存欄量不大,未來對豬價還可以保持一定的樂觀態度。
雖然行業存在各類風險,但溫志芬更看重機遇:“從人均肉類消費量來算,中國(大陸)約60kg,而發達國家是90kg,中國的消費量比發達國家小很多,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養豬養雞也要供給側改革
目前,溫氏股份的養豬業務布局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在整個公司的業務版圖中,養豬業務約占65%,養雞業務約占30%。2015年,全國生豬出欄豬70825萬頭,溫氏上市商品肉豬1535萬頭,約占全國產量的2.17%。溫氏股份的目標是:5年內上市肉豬體重將提升至250斤/頭以上,10年內上市肉豬總量將突破5000萬頭。
不過,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養豬業的整體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人均生產效率低、飼料原料成本相對較高等。這恰恰成為溫氏發力的重點,公司研發的多項重要技術指標顯著領先于同行企業,養殖生產水平、成本優勢明顯。陳峰認為,畜牧業也要供給側改革,其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消費者對品質和安全需求的升級。
養雞業是溫氏股份的另一骨干業務。公司養雞業在國內排行第一,占黃雞市場的約20%,占整個肉雞市場的約10%。在部分大城市占30%~40%,部分特大城市超過70%,溫氏佳潤公司供港肉雞更是占據香港市場的35%。有行業人士分析,上述占比未來有繼續擴大之勢頭。
目前,溫氏股份在家禽育種技術、種雞生產及孵化技術、疾病防控與肉雞生產管理、飼料營養技術、食品安全保障、環保技術等方面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公司養禽事業部副總裁秦開田預計,今年溫氏股份肉雞上市量有望恢復到2012年H7N9事件之前的水平。公司的肉雞產業策略是鞏固現的市場份額、提升市場占有率低的品種份額,同時在蛋雞、水禽業、黃雞、白雞等產業上多方發力。
此外,溫氏股份還不止于豬、雞的養殖生產,也將目光投向了屠宰分銷業務上。從2015年開始,公司已經開始探索在深圳等一線城市開設生鮮門店。溫志芬在交流會上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開設門店43家,單店日均營業額1.3萬元,個別單店日營業額已達3萬元,毛利率接近20%。未來,公司規劃開設5000家門店,預計單店年營業額500萬元,預計新增年銷售額250億元,“再造一個溫氏”。
發力自動化信息化
在溫氏旗下的高村豬場,記者看到了一副高度自動化的景象:8棟豬舍整齊佇立,豬群采用全進全出轉群模式,配置高溫高壓沖洗消毒;豬舍里安裝了特殊空調,溫度和濕度都是由自動環控設備來進行調節;在母豬分娩舍,自動供料系統對豬實現了定時、定量的精準飼喂,飼養人員無需進入豬舍喂料。
這些自動化設備都來自于幾公里外同為溫氏股份旗下的南牧設備公司。南牧公司36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里,近40臺設備通過28臺工業機器人(23.670, 0.13, 0.55%)和雙層倍速輸送鏈相互連接,精準地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流程快速有序。這是世界首條養豬裝備全自動化生產線,就是這樣一條生產線,讓養豬生產效率成倍增加。
南牧公司總經理張小云表示,農牧設備行業發展受到土地資源、環保、人力成本等因素影響,原來粗放型、設施簡陋型的畜牧業應落伍,必須向集約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2008年,溫氏成立了南牧公司,作為一家專業化的農牧裝備制造企業,為農牧業提供設計、生產、建設和安裝等一體化的“交鑰匙”服務,建設工期只需要180天。溫氏股份2016年在建的現代化養殖場項目中,由南牧公司承建并在同時開工的項目達26個。
張小云介紹,由該公司打造的現代化養殖場,采用科學的工藝設計流程,配套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設施。新的養殖場可養8萬頭豬,而傳統豬場最多能養3.3萬頭。與之對應的是人工成本的大幅下降,現代化高效種豬場人均管理200頭豬,傳統豬場人均管理70頭母豬。在最寶貴的土地資源上,新豬場比傳統豬場節約三分之一建筑面積。
在信息化的布局上,溫氏股份也先人一步,早在1991年就已經開始涉足信息化建設。發展至今,公司與所有合作農戶都實現了可視化和物聯網化,輕點鼠標就可以隨時調閱合作農戶養殖場的實時畫面,實時監控溫度、喂食、通風等關鍵數據。公司的信息系統跟業務流程高度融合,數據和生產銷售經營情況可以實時反映。據介紹,目前甚至還能在系統里查到90年代初養戶的數據。
股份解禁壓力不大
在本次交流會上,公司也直面了投資者高度關注的限售股解禁問題。公司將在今年11月2日上市滿一周年解禁30.66億股,占總股本70.48%,為創業板解禁之最。
對此,溫氏股份給出了明確答案:公司前50名創業股東平均年齡55歲,與企業共同創業至今,是溫氏精神最成功的實踐者,多年來他們歷經現金分紅,都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收入,解禁拋售的情況也并不容易出現。公司董事長溫鵬程也在交流會上表示,公司面對解禁也有很多應對預案,將來甚至不排除通過大股東增持或回購的方式解決原始股東的套現需求。
另一方面,溫氏股份還分別在2015年年報和2016年半年報中兩次提出分紅預案,分別向全體股東派現18.1億元和21.75億元,分紅金額在整個A股名列前茅。有分析認為,連續大額的現金分紅,也意在緩解原始股東的套現需求,減輕解禁對市場帶來的壓力。
2015年,溫氏股份通過吸收合并大華農在A股整體上市,溫鵬程謙和地表示公司只是資本市場上的“新兵”。面對A股市場上類似“寶萬之爭”的資本碰撞,溫鵬程則持以較為開放的態度,歡迎各類資本對公司的投資,分享公司未來的成長受益,但公司自身也不排除在公司制度上建立起更加完備的“防火墻”,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惡意收購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