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控制細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有效藥物。業內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措施,使醫療機構抗生素使用量不斷下降,但養殖環節的抗生素濫用情況仍不容小覷。
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現狀
采訪中,一家年產飼料40萬噸的農牧企業負責人介紹,生豬、肉雞、水產等養殖過程中,因養殖密度高,不少養殖戶為降低感染發病率,提高效益,習慣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比如生豬飼料中,硫酸粘菌素、金霉素都是常用抗生素,最多時一噸飼料能添加1斤抗生素藥物。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去年發布的“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顯示,2013年我國抗生素使用達16.2萬噸,其中52%為獸用。36種常見抗生素中,獸用比例高達84.3%。
華中農業大學生科院副院長梁運祥介紹,養殖業抗生素濫用帶來三方面危害:一是細菌耐藥性增強,甚至出現“超級細菌”,造成人類被感染后無藥可治;二是食用畜禽后,大量抗生素殘留會損害人體健康;三是部分抗生素進入生態環境,不易降解或降解緩慢,破壞生態平衡。
防止濫用存在三大“攔路虎”
目前,農業部門正在陸續擴大禁用獸藥中的抗生素種類,但各地在約束養殖業抗生素濫用方面,還存在三大困惑和不足:
——環境監測標準和體系不健全。地表水等自然環境中的抗生素,除來自制藥廠廢水、人體排泄外,主要來源于畜禽飼料排泄和水產飼料投放。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施行的自來水和地表水質檢測國家標準中,均沒有將抗生素納入。
——監管懲處相對乏力,違規成本低。目前我國批準養殖業使用的獸用抗菌藥中,抗生素僅有56個品種,合成抗菌藥共45個品種。氯霉素、硝基呋喃類抗生素,以及洛美沙星、諾氟沙星等人獸共用抗菌藥均被禁用。然而,使用各類禁用抗生素、人藥獸用等違規情況在各地仍時有發生,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監管乏力、處罰過輕。在養殖生產環節,根據《獸藥管理條例》規定,使用禁止使用的藥品和其他化合物的,責令改正并對違法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說,現在還很難做到對上市的每批次畜禽類肉產品抽檢抗生素殘留,即便查到養殖者違規使用,處罰措施也一般是批評教育和罰款,威懾力度不夠。
——抗生素替代產品推廣緩慢。當前,畜禽和水產養殖中抗生素已不再是非用不可。一些科研院所與飼料企業研發的微生態制劑、中草藥添加劑、酸化劑產品,都能減少甚至替代抗生素使用,但市場普及度偏低。華中農業大學與湖北高生生物飼料公司研制的白酒糟酵母培養物,能減少和替代飼料中抗生素的使用,該成果已通過農業部科技成果鑒定。
高生生物飼料公司董事長周定方介紹,他們研制的酵母培養物系列產品,在提高畜禽飼料消化吸收率、降低疾病風險等方面的作用,均已得到驗證,使用成本很低,為“無抗”飼料推廣奠定了基礎。但因替代產品缺乏相關政策支持,加上對抗生素濫用危害認識不足,致使產品推廣步履維艱。
綜合施策全面發力
一些受訪業內人士與專家表示,抗生素在養殖業的濫用現象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不少國家和地區已出臺政策,限制或禁止抗生素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我國在這方面也不斷做出新的努力。梁運祥等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全面禁止動物飼料中抗生素添加,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但逐步加強抗生素使用約束,到最后實現禁用抗生素是養殖行業和生態保護的必然趨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等專家建議,應建立健全抗生素生產、使用的監控體系并納入法治管理軌道,探索人用、獸用抗生素納入處方藥管理,規范抗生素生產廢渣無害化處理,從源頭與渠道上控制抗生素生產與銷售,逐步試點將抗生素污染納入環境監測目標化合物檢測范圍。
同時,相關部門應盡快制訂和完善獸藥漁藥抗生素藥物殘留限量標準及相關檢測方法,研制針對常用抗生素的快速、準確、簡便的檢測技術,建立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地追溯制度,對亂用、濫用抗生素的養殖者加大處罰與打擊力度。
業內專家還建議,國家可以在科研項目、政策支撐等方面支持抗生素替代物研發、推廣,積極引導養殖戶放棄飼用抗生素,倡導綠色生態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