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的引起并不僅僅只是細菌、病菌、天氣等引起的,有的時候在我們的飼養管理方面,有些做法也會給豬帶來染病的機會,所以在養豬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十大因素:
綜上,為豬病多發列出了十大因素:
一、放開統購統銷:自1985年放開統購統銷后,全國生豬開始大流通,黑龍江的活豬可以在五十小時內直達廣州、深圳,在省際疫檢缺位或不作為的條件下,病原隨豬可以在國內隨意旅行。
二、大量從國外引進種豬:養豬人都知道,大陸有許多種豬生產者,從國家級原種場到省市級擴繁場,但基本上沒有為生產的育種者,包括頂級的種豬場也是長期販賣種豬,也同時在販運疫病,包括洋豬病。
三、集約化:自1980年代初引進第一套集約化生產設備開始,大陸工業化養豬開始起步。在模仿國外高密度的飼養方式,卻舍不得投資控制飼養環境,導致豬只長期處在應激狀態。
四、玉米退出人的口糧: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玉米的霉變是很少的,自從玉米不作為人的口糧以后,玉米從生產、收獲、儲藏整個過程都發生了變化,霉變的機率和程度都大為提高。
五、飼料添加劑:高銅、高鋅、瘦肉精、促生產劑及為了促銷加入的人需要豬不需要的成分,嚴重損害豬的內分泌和免疫系統。
六、獸醫體系缺鈣:上層的獸醫體系官僚化,一切工作指令以官本位為中心;基層的獸醫體系癱瘓,基礎的防疫、免疫、檢疫空虛。
七、藥物保健:藥物保健是獸藥廠提出來的,是假定豬只處在隱性感染的威脅的前提下進行,本身有一定的意義。但在實際應用時有二個重大的誤區,一是絕大多數時根本不清楚隱性感染源;二是使用頻率高和劑量大。豬只長期處在藥物的毒害中。
八、普遍性的專家代言產品:由于大多數豬場都不愿意付專家的咨詢費,所以大大小小的專家都跑到飼料、獸藥、疫苗廠家去,間接為養豬場服務。導致專家言論有利放大、有害屏蔽;主次顛倒;無中生有;道聽途說;偷梁換柱。
九、獸藥市場:獸藥生產企業雜亂,審批亂、GMP論證亂、生產亂、配伍亂(見過沒學過藥理的配方師)、銷售亂、使用亂。
十、實驗室生物制品流入市場:正規生物制品廠的產品質量就難以保證,更嚴重的是學校、科研機構甚至獸藥店都在做“組織苗”“自家苗”,應該有很多人看過這些疫苗的生產環境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