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筆者陸續采訪了河北保定、衡水、廊坊、石家莊等地的一些規模化雞場和豬場,許多養殖業同仁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糞污處理的話題。這也是形勢的必然。從具體的一些養殖場的環評條件看,一些地方對養殖業的排斥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使得養殖廢棄物成了眾矢之的,也可以說,迫于環保壓力,養殖場糞污處理的問題成了養殖場繼續發展下去的“剎車把柄”。而要松開這“把柄”,就必須按養殖業發展的“交通規則”行車,那就是按《環保法》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辦事。而就養殖業的現狀看,使用設備處理糞便,因為資金投入高,維護費用高,再加上缺少簡便成熟的技術設備和經驗,糞便處理設備的配置和使用比例是很低的,消納處理糞污的能力明顯不足。
據數據顯示,每只蛋雞年排糞36.4公斤,一只成年雞日均排泄鮮雞糞100克。雞糞污染的特點是含水率高,石粉含量高,脫落羽毛多,含氮量高,含纖維素低,粘滯性大,因而處理難度也大。據估測,一個萬羽的蛋雞場,若以每天產糞便一噸計算,每年可產糞便 365噸。在規模化養雞場中每天會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包括生活污水、雞生產環節中產生的污水,這些污水與糞便混合在一起排出,其數量遠超每天一噸。這些混合排泄物含有大量高濃度的有機物與病菌,氣味惡臭,蠅蛆滋生,嚴重污染周邊環境。隨著養禽業集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個蛋雞存欄10萬羽或年出欄肉雞 50萬羽的養殖場,其糞污對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和處理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還據測算,一頭育肥豬從出生到出欄要排糞850~1050公斤,排尿 1200~1300公斤,一個萬頭豬場一年要產生3萬噸糞尿,加上集約化生產沖水,一年要產生廢水6~7萬噸。這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中是不可忽略不計順其自然的。
出路何在?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寄希望于生物工程技術的更趨成熟,生物技術產品應用的更趨簡便。為此,筆者采訪了幾家相關的從事生物生態技術研究的公司。
據一家公司的專家指出,根據科學定義,“物質不滅”、“能量守恒”,世間任何物質都是在不斷的循環轉化。人吃植物果實,動物吃根莖葉,人畜糞便還田作為農作物肥料,農作物經自然肥力實現無藥殘無重金屬超標的茁壯成長,這是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鏈法則。而生物技術產品的應用正是遵循這種自然法則的體現。
那么,如何利用生物技術來做到養殖場糞污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一位專家介紹說,這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畜禽生理代謝活動的進口(采食)之后與出口(排泄)之前,讓生物技術產品參與動物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過程,增加營養物質的轉化率,減除排泄物質的總量和惡臭及蠅蛆滋生的物質基礎。就是說由生物制劑在畜禽的消化道里做好糞便的改良改善工作,使得糞便在未排泄之前就達到了部分的減量和無害化。二是在畜禽糞便排泄(出口)之后,利用生物技術產品,在體外環境里將糞便變廢為寶,達到綠色環保的資源化利用。
沿著專家的思路和提供的實驗場所現場采訪,筆者繼續探討,了解到,在生物技術方面,利用有機糞污自身的特點進行生物發酵是可行的辦法之一。目前有堆肥發酵、沼氣發酵、發酵罐加熱發酵等。然而這項技術也有局限性,按理說,雞糞的處理與利用應該是以雞糞的現場堆積發酵最現成也最方便。從理論上講,當堆內溫度高于50度時,嗜溫微生物逐漸被生活在45~65度的高溫菌所取代。所以,最佳溫度為55度。此時,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最易分解有機物(雞糞中有20%~25%的未被機體消化的營養物質)并轉化成為植物所能吸收的營養腐殖質。,各種病原、寄生蟲卵、雜草種子均可被殺死。70度以上時,大多數嗜熱性微生物大批死亡、休眠。經高溫堆肥處理后的糞便呈棕黃色,質地松軟,無特殊臭味,無蚊蠅滋生。但是,豬場、雞場糞場的現實狀況并不能達到這一理想的發酵環境。如果是好氧堆肥,堆肥發酵過程可分為溫度上升期、高溫持續期與溫度下降期3個階段。這需要有距雞場、豬場近便的一定面積的硬化場地和棚頂,還要有雨污分流設施,由于糞污是每天源源不斷產生的,場地設施的充裕與人工勞力的付出也不可小覷。如果是采用厭氧堆肥,堆肥達到完全腐熟往往要2~3個月時間,周期長,異味濃烈,有些雜質分解不充分。
至于其他方式的畜禽糞便處理,目前的單項技術不少,如固液分離、厭氧發酵、人工濕地等,但許多技術應用效果受地域、季節氣候、土地等制約因素的影響并不理想。一時還難于很好的推廣。如高床發酵養雞,是比較可行的方式,但普及推廣受制于勞動強度、墊料成本和菌種效果這三大因素。而電動翻耙墊料可減輕勞動強度,但運行費用高,投資大,維護難。就菌種效果說,芽孢桿菌的快速增殖需要較高溫度,尤其南方高溫多濕環境,發酵床運轉過程中溫度會上升到50~60℃甚至升至65℃,雞只伏棲于床架板上很可能導致熱應激。再加上溫濕度控制、PH值調整、微生物數量和活性檢測與補充等難度,不易普及。有的養殖場則是限于資金、技術、場地等限制,有設施設備但消納糞污能力很弱。如,豬場按每3頭豬配套1立方米沼氣池計算,300頭豬場應有沼氣池90立米,而實際上,這些豬場300頭豬大多只有30立米的沼氣池配置。
選用適用經濟的生物技術模式是養殖業迫切需要的,但受制因素多,不簡便,目前是個難題。而就生物產品說,方法和制劑也很多,但效果好、無副作用、無殘留的被飼料廠、養殖場廣泛應用的則寥寥無幾。
接下來,有位生物技術專家提到了復合生物菌和微生態凈水調節劑。據專家的解釋,復合生物菌的優勢在于,它是由復合微生物菌種,經特殊培養基達到菌群協調的一種即時擴增型生物活性制劑。主要由植物芽桿菌、嗜酸桿菌、乳酸片球菌、糞鏈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組成,總活菌數達30~50億每毫升。進入消化道后,嗜酸桿菌與芽孢肝菌互相協調,發揮作用。芽孢肝菌等需氧菌制造厭氧環境把胃腸道的氧耗掉,而有害菌大部分是需氧的,這根據生物奪氧學,把好氧的有害菌殺死,此時,厭氧的乳酸桿菌迅速生長,定植站位,產酸。根據站位學說,排擠有害菌,成為優勝菌。產生乳酸,降低PH值,促進蛋白質、鈣、磷、維生素的吸收。血鈣、血磷濃度上升,從而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促進動物生長。同時,酵母菌等在腸道里還產生大量營養物質,供機體吸收。這一過程正是保障機體消化道健康——也保障了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不減不衰;從而整體提供畜禽抗病力的過程。眾所周知,畜禽的大多數患病都會伴隨著糞便的腥臭稀軟異味強烈,提高畜禽抗病力也就減少了發病幾率,進而減少了糞便的劣質化。所以,生物制劑參與消化道功能的過程又正是糞便成分、性狀、質地、數量發生改變的過程。因此,使用方便菌可以顯著改善糞便的惡臭與遏制蠅蛆滋生,減低排泄總量。
談到雞場、豬場的污水的處理,有位專家說,對于一個養殖場來說,比較經濟實用的方法就是盡量降低污水的產生,如限制用大量水沖刷雞舍、豬舍,減少地表降水流入糞池等。但現實條件所限,不少養殖場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的質量、結構、布局、使用效率和使用年限都不盡人意。有的如沼氣設備還有安全隱患和二次污染、維護困難問題等。但利用生物技術產品如微生態凈水調節劑,再加由專家提供設計的三級糞污處理消化沉淀池的工藝流程,就可以將雞糞、豬糞通過污水池經沉淀過濾后產生肥力水液體,用以種植生產大量的藻類植物,靠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來處理沉淀池里的糞污,在一些地方的試驗中,每畝污水面積一晝夜可產一噸的藻類植物。這些藻類植物可以用來喂豬、喂雞,污水可以經過濾重復使用,使污水進入循環利用環節。
對此,筆者也有同感,養殖場糞污處理的減量、無害、資源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從宏觀看,今后國家政策的導向是,經過全行業共同努力,力爭2020年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糞便和污水處理利用率分別達到90%和60% 以上,畜禽糞污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這樣的宏觀指導性政策勢必會有具體的指令性措施來配套;這種配套包括了局部地區的限養、禁養、適度規模飼養、重要水源地和旅游地的養殖場強拆等。對不在強拆、禁養之列的,則規定了嚴格的糞污處理標準和監督檢查與懲罰細目。所以,經營養殖場勢必配套糞污的環保處理是跳不過去的空白,繞不過去的紅燈。從具體的養殖場雞場周邊的空氣質量看,絕不是1000米的距離間隔所能隔離化解的了的。況且,由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西高東低逐級下降和冬季多刮西北季風,夏季多刮東南季風看;為防止大氣傳播而提出的所謂的養殖場建設要選擇上風口——糞污場要在下風口一說,也只能是局部微環境的,隨季節變化的,不可靠的甚至是心理安慰式的。位處于居民區的所謂安全距離更是相對的。雞的糞便產生的難聞的氣體,不僅會污染空氣影響人居環境,同時雞舍周邊因空氣質量差,通風換氣本身也是不良空氣質量的微循環,大量有害氣體,如氨、甲烷、硫化銨、糞臭素等,還有雞場、豬場排出的糞便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蟲蟲卵以及滋生的蚊蠅密布于養殖場四周,仍會經由進風口返回雞舍、豬舍里去。還有業內專家指出,雞糞、豬糞中富含的有機物及病原體腐敗分解、磷的富營養化作用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而這污染不單指地表水,有毒、有害成分還易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此外,從雞場、豬場排出的高濃度污水若長期用于灌溉,會使農作物出現倒伏、晚熟或不熟現象,造成減產,同時使土壤質量下降。
據行業統計,全國每年產生38億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僅50%。國家政策導向的目標是爭取有效利用率提高到70%。然而,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成熟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目前,只有德清原、圣農這樣的大型養殖企業,可以通過雞糞的發電處理來解決雞場糞便的問題。還有一些大型的養豬、養牛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配置了高科技水平的糞污處理設備,可以解決本場有限范圍內的污染問題。但因為投入巨大和場地、位置的限制,中小型養殖企業大多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也有的企業如大午公司通過生物菌發酵的方式來處理糞便,制成有機肥,但也是為數不多的企業在應用。所以,對于養殖業的大多數來說,使用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由于投資和運行成本高、維護費用高,技術和經驗不夠豐富,還遠未達到普遍低廉高效,就只能是“望糞興嘆了”。由此,筆者以為,養殖場采用生物技術產品處理糞污既可以解環保壓力的燃眉之急,又可以達到成本低廉,簡便易行的普及目標,值得大力推廣。相信這一技術也會在推廣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