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亞洲評論》6月28日文章,原題:豬肉需求挑戰中國清潔計劃今年中國東部的新豐鎮鎮北村最后一批生豬出欄。當地媒體報道稱,村干部和鎮上的官員不遺余力地做宣傳,挨家挨戶地勸說養豬戶簽棄養合同。經過幾個月的工作,鎮北村成為新豐鎮第二個放棄養豬的村。
目前在整個中國進行著一場悄悄的運動:禁止在飲用水源頭、住宅區和景區附近養豬。盡管供應緊張導致豬肉價格創下新高,但官員們還是在推進這場運 動。根據2013年實施的環保法規,明年年底之前,地方官員必須劃定禁止養豬的地區,并且關?;蛘甙徇w位于禁養區域內的養豬場。
整治養豬場的計劃,源于中國城市的擴張與養豬業出現沖撞,養豬產生的污水、氣味和噪音已引起諸多投訴。該計劃呼吁養豬場搬出人口密集和環境敏感 的地區,將生豬和禽類養殖集中在最適合的區域。繼續養豬的養殖戶以后必須進行硬件投資,以收集和處理豬的糞便。官員們希望,養殖場充分利用這些糞便,制作 沼氣和有機肥料。
對于一個人豬共同生活的方式存在了很長時間的國家來說,關閉養豬場是個挑戰。20年前,中國的農村調查數據顯示,70%的農村家庭養豬。從那時 起,隨著家庭成員在工廠和建筑工地找到工作,多數農村家庭自愿放棄養豬。然而,落實禁養令的官員說,他們花了大力氣說服一些“釘子戶”徹底放棄養豬。據報 道,一名婦女威脅丈夫,如果簽訂棄養合同就離婚。不過,工作人員還是勸服了她。
傳統上中國是個豬肉自給自足的大國,生產和消費世界一半的生豬。不過,隨著泔水等廢料養豬被飼料替代,農村居民離開土地,化學肥料代替糞肥,養豬業發生了變化。
現在,由于禁養令,豬肉供不應求,需要大量進口。歐洲和北美的出口商熱切希望填補中國的生豬供需缺口。今年,中國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豬肉進口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