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中禁抗,從原則上說不是難事,但落實到現場養殖中則并不容易,最大的風險會落在管理不良和生物安全防護差的養殖場,最大的壓力是在仔豬斷奶階段。建議飼料禁抗要給出時間表,視國情、視動物和視階段不同對待,平穩過渡,以避免對養殖行業產生大的應激。
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藥物(以下統稱抗生素)的歷史已有近60年??偟膩砜矗暳现惺褂每股氐挠行浴⑿Ч姆€定性以及成本的低廉,是目前其它單一新型飼料添加劑產品所不能比擬的。但多年來飼料中長期、多品種復合添加抗生素產品也引起了極大的隱患,如:動物耐藥性的產生導致使用效果的下降、畜產品中可能的抗生素殘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風險、對動物本身免疫力的抑制造成的二重感染等。尤其2015年3月美國麥當勞公司宣布所有1.4萬家美國門店將在未來2年內逐步停止采購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人用抗生素的雞肉產品,在行業再次引起了熱議,飼料禁抗和養殖環節降低抗生素用量的呼聲再被高度關注。本文整理了歐洲飼料企業禁抗后遇到的問題和采取的相關措施,結合我國養殖業現狀,提出我國畜牧飼料行業應該關注的重點和應做的準備,并對行業禁抗管理提出個人觀點和建議。
歐洲飼料禁抗歷史及目前處方用藥減量進程
1986年,瑞典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規定畜禽飼料中全面禁用飼用AGPs(抗生素作為促生長物質),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準使用AGPs的國家。隨后,丹麥于2000年開始在畜禽飼料中全面禁用抗生素,早于其它歐盟國家6年。1999年,歐盟宣布,從1999年7月到2006年1月1日,飼料中僅允許使用4種抗生素產品:莫能菌素、鹽霉素、黃霉素、阿維拉霉素(效美素),從2006年初開始法律上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飼料中的使用。
2011年7月,韓國宣布了飼料抗生素禁用通知(韓國從1991年起對肉類產品進行抗生素殘留檢測,從2005年起逐漸減少允許使用的抗生素藥物數量與種類,2011年宣布禁用通知);2013年美國FDA發出了自愿禁用指導書,要求2017年起在現場處方用藥中停用人類抗生素藥品,等等。
通過調研還了解到,歐洲某些畜牧發達國家(如荷蘭),已經開始了更嚴格的現場處方用藥的減量措施,比如荷蘭行業協會規定從2011年9月份開始,不再允許飼料企業為養殖場定制加藥飼料等措施。
那么,歐洲飼料禁抗后,養殖生產性能和抗生素用量的變化如何呢?首先是先行者瑞典,在1986年禁抗后的前幾年,以豬為例,平均日增重下降,料肉比提升,死亡率增加,斷奶日齡不得不延遲1周。其次,丹麥實施飼料禁抗后,豬場在生長育肥階段的成績影響不大,據統計,62%的豬場這個階段的日增重和死亡率無明顯變化,只有12%的環境條件差的豬場出現了問題久久不能解決,而另外26%的豬場經過幾個月的調整,生產成績也跟上來了。但仔豬階段產生的問題和困難很大,表現為死亡率的提高和日增重的降低,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PSY)下降等。除了豬場生產性能的下降,現場抗生素的用量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