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養殖業、飼料市場似乎都不夠安分,總是不停地蹦跶,也確實如愿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濤浪。當遭遇如今這般不理智的市場時,通常我們會特別關注市場行情走勢,但小編卻想不自量力地去探一探造就目前這種局面的幕后推手!
關于養殖業,生豬市場最具代表性。
據數據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外三元生豬(文中簡稱生豬)均價自今年初起一直呈上行態勢,漲勢持續至第6周開始出現震蕩跡象,但是此次震蕩調整僅持續三周,跌勢止步于第9周,周度均價為18.41元/千克;自第9-13周,生豬均價實現新一輪上漲并創下階段性高點,即第13周周度均價19.99元/千克,周度均價突破20關口已經迫在眉睫;隨后雖然有過短線調整,但整體上行態勢并未改變,且此番漲勢持續至第23周,創下截至目前周度均價21.25元/千克的年內新高;但新高之后迎來的不是更高,而是持續近月的大幅下挫,其中又以北方地區表現尤其突出,直至第27周生豬周度均價已經回落至19.40元/千克,低于此前第12周周度均價19.49元/千克;截至目前第28周,雖然整體行情偏弱暫時未改,但已經有部分地區出現小幅回漲,符合本網分析師伢子曾在周報中給出的預測:7月上中旬豬價總體上將繼續回調,下旬則由于供應量不足的影響,豬價有望開始逐步回升。
飼料市場重點在于持續的漲價潮。
國內飼料企業集中漲價始于五月中旬左右,第一批次:粵海、通威、海大、恒興、奧華、天邦等企業都在5月13日宣布普通淡水魚料漲價消息,其中膨化料漲6元/包,顆粒飼料漲5元/包;此外部分飼企濃縮料上調200元/噸左右,育成料上調80-120元/噸左右。步入6月,華南部分水產飼料企業上調特種料價格,包括海大、通威、恒興、旺海、粵海、澳華等,其中,生魚料漲幅為350-450元/噸,其他小品種包括黃顙魚等魚料漲幅200~300元/噸。緊接著,華東、華中區域的特種料也隨之跟進,6月1日起,海大、通威、澳華等多數企業宣布上調特種料價格200-300元/噸。即使是處在端午節期間,飼企也沒閑著,6月10日起海大、明輝、澳華、恒興、粵海、通威等飼企下屬部分子公司紛紛上調蝦料、海水料等200-500元/噸不等。然后是在6月14日晚間,海大、通威、恒興、澳華等飼料企業再次發布淡水魚料漲價信息,漲幅在5-6元/包左右。
嘗試解析養殖及飼料市場不安的幕后推手。
讓小編簡單梳理一下。生豬價格前期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缺豬造成的市場供需失衡;短線的調整則是受到補貼、進口洋豬肉、投放儲備肉等調控政策的影響;持續性大跌則主要是由于消費淡季、屠企壓價、牛豬占比大三個因素所致;近日整體行情雖延續偏弱,但有部分地區出現回漲,主要受大豬壓力基本釋放和持續暴雨破壞運輸影響。而關于飼料企業漲價的主要原因,應該是飼料原料大幅攀升后,導致飼企加工生產成本突增,由此刺激飼料價格普遍性上漲。(如有補充,歡迎各位留言)
既然提到了飼料原料(文中簡稱原料),小編不得不靜一靜了:雪中送炭-好,雪上加霜-賤。對于有上行需求及空間的養殖和飼料來說,原料價格為它們提供了底部支撐,視為好;但對于遭受成本及需求兩面夾擊的養殖和飼料來說,原料價格就是落井下石,視為賤!
據數據研究部初統數據顯示,自今年第17周起,玉米價格開始低位反彈,在第19-23周步入調整階段,隨后實現連續上行,并于第27周重回1900元/噸一線,截止目前第28周,玉米價格出現下跌跡象,但本網分析師小米表示,玉米后期行情預計或間歇性上漲后區間震蕩為主,大漲大跌概率較小。再看豆粕、菜粕市場,自第17周起出現震蕩上行的苗頭,在第17-19周,豆粕、菜粕實現第一波上漲行情,并于第19-20周開始確立強勢格局,直至第26周處于短線的高位調整階段,到第27周,豆粕、菜粕再度實現年內新高點,并逼近歷史高位,截至目前第28周,豆粕、菜粕受盤面影響出現連續大幅下跌行情,但本網分析師伢子表示,粕類短線以偏弱震蕩調整為主,中長期仍有較大幾率重回漲勢。據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慧通數據研究部初統數據顯示,2016年第27周國內玉米周度均價為1902.41元/噸,環比漲0.83%,同比跌18.76%;豆粕周度均價為3551.03元/噸,環比漲2.96%,同比漲30.02%;菜粕周度均價為2702.18元/噸,環比漲2.53%,同比漲25.44%。
可是單單就原料這一方面因素嗎?小編以為,原料雖是帶頭大哥,卻并不是獨自作戰,或者說原料只是多方博弈下推到明面上的一條導火索。
針對生豬市場而言,與原料價格上漲有著直接關系的就是飼養成本的增加。需要解釋的是,盡管近日國內豆粕價格已經連續出現大幅下挫,分析師伢子預測豆粕行情短線步入震蕩偏弱調整階段,但考慮到飼企采購、加工、生產、銷售以及養殖戶實際飼養、出欄時間周期,所以近日生豬價格開始出現回漲跡象是完全正常的行情,也符合慧通數據之前預測。除卻這一塊以外,對生豬市場行情波動影響最大的是什么?是天災:養殖業在遭遇無法預估的天災時,通常會面臨巨大損失,譬如今年的大暴雨,暴雨后大概率出現的疫情。是市場:倒閉了上萬家養殖場后,生豬市場供應面臨嚴重緊缺局面,行情波動大也會拖長恢復周期,然后形成循環。是貪心:也許是前幾年的虧損虧怕了,所以還存活下來的養殖場都想要在行情好的時候多賺一筆,卻忘了冷靜理智的去對待市場。
那么對于飼料市場而言呢?原料價格上漲是助推飼料漲價潮里當仁不讓的主力軍。除此以外,還有品牌、利益、競爭等等。在漲價潮來臨之前,飼料企業加工生產所使用的為庫存原料,而前期原料價格是處于偏低水平的,即使盈利空間有限,飼料企業也基本不會貿然調價。直至5月飼料原料市場集體跳漲,這才使得飼料企業開始計劃調價。而飼料企業調整成品飼料價格并不只是需要考慮成本那么簡單,還有對品牌形象的維護、盈利空間的計劃以及市場競爭的考量等。如果不漲價,會有質疑質量和低價競爭的輿論,由此或造成品牌形象受損,當然還有盈利空間縮減的影響;如果漲價,則需要慎重關于上調空間多少的問題,雖然會有行業協會給出一定指引,但同時也還需要考慮到市場競爭力,需要維護、維持甚至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而對于似乎罪大惡極的飼料原料市場來說,期貨市場的漲停跌停、現貨行情的大起大落又是為何?此前小編已經說過,這里再重復提起,那就是基本面對于當前的飼料原料市場的影響已經微不足道了,還是那個詞“渣渣”。市場上四處流竄的炒作消息一抓一大把:厄爾尼諾、拉尼娜、美國農業部報告……貿易戰爭兵不血刃,不見刀光劍影卻已血流成河,人心的博弈何其可怕。說到底,玉米、豆粕、菜粕這些飼料原料,也不過就是人為炒作的工具而已,真正的犧牲者是深陷其中的各位。而如何在這場較量中贏得先機,除了依靠各位從業以來的豐富經驗以外,還需要對市場的敏感度、行情的關注度以及時機的把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