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災后為什么容易發生動物疫病的流行?
答:一是飼養環境大不如以前。強降雨過后,容易產生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畜禽舍大量毀損,致使防疫設施不健全。二是病原易大量擴散。大量畜禽因災死亡,病原微生物在尸體上滋生,同時,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被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環境。三是畜禽免疫力下降。洪災過后,大部分畜禽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襲,需要按要求和免疫程序加強免疫。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易發生的疫病,如炭疽病、豬鏈球菌病等也有可能發生。
2.如何做好災后防病工作?
答:根據動物疫病發生的特點,當前應重點做好的工作:一是及時無害化處理死亡的畜禽;二是對飼養場內外環境和屠宰場、交易市場和畜禽尸體處理等場所消毒;三是加強免疫接種;四是加強飼養管理,確保畜禽飼料和飲水安全,確保養殖環境衛生。
3.受災地區為什么要及時處理病死畜禽?
答:受災過程中,不少畜禽被洪水淹死,或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由于死亡畜禽體內帶有大量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發臭,病菌會到處擴散,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
4.如何及時處理病死畜禽?
答: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是深埋,深埋應選擇高崗地帶,坑深在2米以上,尸體入坑后,撒上石灰或消毒藥水,覆蓋厚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焚燒處理,或直接投入無害化處理池。
5.為什么要進行衛生大消毒?
答:主要是保證災情之后無大疫,加強消毒,消滅自然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洪澇災區近期連續大雨,死亡畜禽和各種污物隨水流動,水源等環境易受到污染。同時,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沖出來,也會引發疾病。為消滅環境中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須進行獸醫衛生大消毒。災區的農業(畜牧獸醫)部門要指導受災養殖場(戶)的消毒工作;指導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加強防疫管理;落實衛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糞污無害化處理等防疫措施,防止發生疫情。
6.怎樣確定消毒范圍?
答:洪災過后要指導災區養殖場(戶)做好圈舍及周圍環境的清掃消毒工作。一要做好畜禽舍環境的清掃工作;二要對所有圈舍進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重點是畜禽舍、屠宰場(點)、畜禽及其產品加工、銷售場地、倉庫、中轉場地、牲畜市場、農貿市場、飲水源、畜禽運輸車輛、用具等;三要進一步完善衛生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防疫制度。組織養殖場(戶)及時處置死亡畜禽,對在野外發現的動物尸體也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7.圈舍及環境消毒應如何消毒?
答:災后要對圈舍和周圍環境進行徹底的清理消毒。一是對倒塌的圈舍消毒,重點是對死亡動物的和圈舍進行原地消毒;二是對可繼續使用的養殖場消毒,大型養殖場要定期清掃,定期用化學藥物消毒,保持圈舍清潔和環境衛生,防止野生動物侵入,消滅老鼠和蚊蠅。小型養殖場及散養戶,重點是經常性地清掃圈舍和處理糞便,保持清潔。如有疾病發生,就要用化學消毒藥品消毒。三是對重建的圈舍消毒,除按常規消毒外,災后還應根據疾病的流行情況增加消毒次數,選擇合適的消毒藥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沼氣池,發酵處理糞便,防止蚊蠅滋生。
8.災區養殖場消毒的注意事項?
答:一是保證消毒頻率。災后環境至少每周消毒兩次,圈舍可帶畜禽每周消毒3次~4次。一旦發生疫情,則要增加消毒次數,并且要對消毒效果進行監測。二是保證消毒藥物的有效濃度。三是消毒前要保持圈舍和環境的清潔衛生。四是防止在消毒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五是發生重大動物傳染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后,必須嚴格按照農業部應急處理預案處理。
9.洪澇災害過后如何飼養畜禽?
答:一要盡快疏通畜禽養殖場的排水通道,排除畜舍內的積水,修復、加固破損的畜舍,不能及時修復的,應盡快將畜禽轉移至干燥、安全地帶。二要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保持畜舍內的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做好通風工作。三要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飼料要少添勤喂,避免發霉。在飲水中可加入復合維生素B和Vc,增強畜禽抵抗力,增加食欲,消除應激。四要加強種畜禽的飼養,做好母畜的保胎,對已流產的母畜,要增加營養,及時配種,同時加強子畜的保育工作。五要對低齡、體弱、傷殘、病情嚴重的畜禽及時淘汰,降低飼養成本。商品畜禽達到出欄標準的要盡快出欄,降低飼養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