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收看這兩天的央視新聞(8月3日、4日)得知,俄羅斯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爆發了炭疽疫情,目前已經有28人感染。俄羅斯緊急情況部8月3日說,將在暴發炭疽疫情的西伯利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周邊地區建造8處安置點,用于安置從疫區疏散的牧民。俄衛生當局還宣布要在疫區周邊設置“安全地帶”和“純凈區”。緊急情況部說,這些安置點用于安置超過200名疫區牧民。緊急情況部2日夜間已經用直升機向當地運送了帳篷、床上用品和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為遏制病菌傳播,俄當局3日還向疫區調運13臺專用設備,增派50名軍方防化專家。眼下總計250名防化專家在一線防控疫情傳播。
根據俄羅斯緊急情況部3日最新數據,總計有90人因疑似感染炭疽桿菌入院治療,確診感染人數上升至28人,其中有15名兒童。目前已有一名12歲男孩染病死亡,整個亞馬爾地區已有超過2300頭鹿因感染炭疽桿菌死亡。
當地政府說,疫情暴發主要原因可能是西伯利亞地區今年異常炎熱,氣溫高至35攝氏度,導致先前封鎖在凍土下的炭疽桿菌被釋放出來。衛生專家認為,炭疽桿菌先感染了鹿群,一些病人可能食用了以染病鹿肉或鹿血為原料的食物而感染。
炭疽桿菌為什么能復活?
筆者當年在大學里學習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學的時候,非常熟知炭疽桿菌。當時還一度不會念這個“疽”字,念成zu,后來才念成ju。單從炭疽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原來這個細菌這么厲害,炭疽熱這個病這么厲害,養牛、羊、馬、鹿、駱駝的人和從事毛皮加工的人風險這么大。
對此次央視新聞,筆者感興趣的是炭疽桿菌的“復活”,這個桿菌為什么能復活呢?新聞里說的是由于高溫導致先前封鎖在凍土下的炭疽桿菌被釋放出來。這里,我們來看看炭疽桿菌的流行病學特征。
炭疽桿菌 炭疽桿菌
炭疽桿菌菌體粗大,兩端平截或凹陷,是致病菌中最大的細菌。排列似竹節狀,無鞭毛,無動力,革蘭氏染色陽性,本菌在氧氣充足、溫度適宜(25~30℃)的條件下易形成芽胞。炭疽桿菌有這種特殊的“殼”——芽胞,使得一般的消毒方法不能將其內的物質變性,從而不能輕易將細菌殺死。待環境條件變好時,“殼”里面的物質會像“發芽”一樣長出來,又成了能夠繁殖的細菌。炭疽桿菌受低濃度青霉素作用,菌體可腫大形成圓珠,稱為“串珠反應”。這也是炭疽桿菌特有的反應。
炭疽桿菌繁殖體抵抗力不強,易被一般消毒劑殺滅,而芽胞抵抗力強,在干燥的室溫環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毛中可存活數年。牧場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20~30年。炭疽芽胞有多強?看下面的數據:經直接日光曝曬100小時、煮沸40分鐘、l40℃干熱3小時、110℃高壓蒸汽60分鐘、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鐘、新配苯酚溶液(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數日以上,才能將芽胞殺滅,可見這個芽胞有多強!炭疽芽胞對碘特別敏感,對青霉素、先鋒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
究竟是什么令炭疽桿菌成為一種可怕的病菌呢?因為它是以孢子的形式傳播的,這種孢子會隨風飄散到很遠的地方。這些幾乎無生命的東西藏在硬硬的外殼里面,無論是嚴寒還是高溫對它都絲毫不起作用。它們只是在那里等候時機,然后搖身一變,成為致命的病菌。
炭疽桿菌生命力之頑強,堪稱細菌之最。根據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炭疽桿菌的頑強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進化過程中環境對炭疽桿菌的定向選擇,導致基因頻率增大。
重要的公共衛生學意義
炭疽桿菌(Bacillusanthraci)屬于需氧芽胞桿菌屬,是引起某些家畜、野獸和人類炭疽病(人畜共患)的病原菌。發病率最高的是牛、羊,豬也可發生,人常因屠宰、食用或與病死畜接觸而感染。
炭疽桿菌對社會公共衛生和經濟發展的危害,迄今仍占相當大的比重。由該菌引起的炭疽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四季均可發生。
人類主要通過工農業生產而感染。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接觸污染物品可發生下列疾病:腸炭疽、肺炭疽、腦膜炭疽、皮膚炭疽,其中皮膚炭疽占98%。皮膚炭疽最常見,多發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飼養員。本菌由體表破損處進入體內,開始在入侵處形成水癤、水皰、膿皰、中央部呈黑色壞死,周圍有浸潤水腫、如不及時治療,細菌可進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結或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癥死亡。
預防人類炭疽首先應防止家畜炭疽的發生。家畜炭疽感染消滅后,人類的傳染源也隨之消滅。
目前我國使用的炭疽活疫菌,作皮上劃痕接種,免疫力可維護半年至一年。青霉素是治療炭疽的首選藥物,對腸道及吸入性炭疽治療困難,有條件的可用抗血清。
一些老疫點不斷有發病出現
炭疽常在一個地區能反復發生。比如我國東北的遼寧地區,在網上查詢能查到遼寧地區最近幾年都有炭疽疫情的報道。
據網上消息,遼寧省衛生廳發布,2011年8月某日,鞍山、海城市和岫巖縣發生皮膚炭疽傳染病疫情,所有病例均在鞍山市傳染病醫院隔離治療,無死亡病例。據了解,這次疫情是由于當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觸病牛感染發生的。
2015年7月,遼寧省畜牧獸醫局27日發布通報稱,7月21日,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發生牛炭疽疫情,發病死亡牛5頭、騾子1頭,捕殺同群牛5頭。疫情發生后,西豐縣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劃定疫點、疫區;對死亡和撲殺的動物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開展防控工作。
炭疽是一種古老的人獸共患傳染病。由于其危害嚴重,古人把炭疽看作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天災”。自發現炭疽的病原是炭疽桿菌后,相繼研究出抗炭疽血清,應用于治療和緊急預防;研究出無毒炭疽芽胞疫苗,用于預防。磺胺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這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既可預防又可治療,結束了炭疽危害不可抗拒的歷史。我國自1952年頒發《防治炭疽暫行辦法草案》后,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控制住炭疽的流行。但仍有散發,近幾年來,一些老疫點不斷發病。
炭疽之所以在一個地區能反復發生,其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自然因素是炭疽病原長期存在,一旦遇到適當時機,如旱、澇或動物抵抗力降低等,則引起發病。
社會因素是對炭疽病原長期存在認識不清,連續幾年不發病,則產生麻痹大意,逃避預防注射,給細菌以可乘之機。更有甚者,銷售病肉,擴散病原,危害人和畜的安全。對此應予宣傳教育,除此之外,應加強飲食衛生工作,熟食品加熱后再吃。
此外,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在東北地區使用細菌武器也可能留下了炭疽桿菌。中華醫學會專家、對炭疽熱有專門研究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微生物學系教授莊輝說,中國解放前炭疽熱多次流行,特別是日本曾對我國使用過細菌戰,留下了一些疫源地。但解放后采取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控制了炭疽熱的流行,只在一些邊遠地區偶有發現。我們并不能完全排除當年日本進行細菌戰留下的炭疽桿菌胞子就一點都沒有了。
自然濕地、野生動物區盡量不要人為進入或干涉
炭疽桿菌遇到空氣則變成芽胞,炭疽芽胞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可數十年不死,即使已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為傳染源。幾乎所有家畜和野獸都有易感性,經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都可感染。
病死動物的血液和尸體中含有大量炭疽芽胞桿菌,因此未經任何消毒處理的尸體是非常危險的傳染源。因炭疽死亡的獸尸和瀕死時的分泌物、排泄物更會污染土壤和水草,炭疽芽胞桿菌的長期存活可造成持久性疫源地,對人、畜形成長期危害。
被炭疽芽胞桿菌污染的土壤和水草也是引起家畜和野生動物的直接來源。同時嚴重污染的地區,炭疽芽胞桿菌可隨風塵和水流而造成擴散,從而引起動物和人間散在病例的發生。
潮濕低洼易澇地區、牧區、半牧區、皮毛加工業周圍及其河流下游更是炭疽桿菌繁殖的最佳場所,而且炭疽桿菌芽胞在自然環境中能生存相當長時間,因此上述地區更要提高警惕。
可以想見,在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人跡罕至的地區、那些自然形成的低洼濕地、那些原始狀態中的森林、山坡、河流等多多少少會積聚不少因各種各樣原因死亡的動物尸體,也肯定會帶有多少不一、品種多樣的病原,以各種方式保留它們的致病性,以生命力極強的形式存在于這些地方。人類一旦草率進入或人工開發干預,就可能將他們釋放出來,成為了疫源地。所以,對這些地方輕易不要進入,保留它們的平靜狀態。
美國曾研究用炭疽桿菌治療癌癥
據科學時報消息,癌癥是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之一,多年來各國科學家的癌癥在治療上不斷探索,希望能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以實現對癌癥的徹底根治。用炭疽桿菌毒素來治療癌癥,這似乎是以毒攻毒的一種有效形式。
不久前,曾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炭疽桿菌也開始引起科學家的青睞,雖然炭疽桿菌在被人體吸入后將致人于死命,或引起各種各樣的并發癥,但是美國馬里蘭州全國衛生機構的研究人員正在實驗著將炭疽桿菌毒素通過基因工程技術進行重新組合,從而改變炭疽桿菌毒素的成分使之對人體健康無害,并在對付某些癌細胞上顯示出潛在的價值。
科學家使用的實驗工具是模擬腫瘤生長狀態的老鼠,通過在老鼠身上注射這種經過改良的炭疽桿菌毒素后發現,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老鼠腫瘤所獲得的血流量,抑制腫瘤的生長。此外研究中還發現經過改良的炭疽桿菌毒素還能夠直接摧毀某些腫瘤細胞的瘤體本身,其中最容易受到炭疽桿菌毒素影響的是黑色素瘤、結腸腫瘤和乳腺癌等。
不過,由于炭疽桿菌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稍有不慎將有可能導致一些難以想像的后果,因此科學家也同時指出,使用炭疽桿菌治療癌癥的實驗必須在動物身上經過幾年嚴格實驗之后才能用在人體的臨床實驗中。
研制生物武器
此外,世界上某些心術不正的國家也會暗地里研究含有這些烈性細菌的武器,對此,筆者不想多說,大家應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