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發達的南靖是漳州重要的水源地。但這個山區縣也曾是生豬養殖大縣,多年來,不規范的養殖讓流域不堪重負。
去年,一場聲勢浩大的生豬養殖污染整治行動在全縣開展,一年內,超過350萬平方米的豬圈與70萬頭生豬退出禁養區。然而,在水漲船高的豬市行情下,行政力量雖然立竿見影,卻留下死灰復燃的空間。為此,南靖引導養殖戶用技術改造生豬養殖業,為“二師兄”撕去“污染大戶”的標簽,從農業源頭推進流域治理。
史上最嚴
生豬養殖整治
高峰時,南靖全縣生豬存欄量超過200萬頭,等于每個人養6頭豬。
陳六二是靖城鎮下割村的老書記。去年卸任前,他干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參與清理了村里數萬平方米的豬圈。對他來說,一塊心病終于了卻。
“不規范的養殖對環境危害無窮,蒼蠅滿天飛,一腳就能踢中十來只蒼蠅,飯菜上桌一定是蒼蠅先吃。”陳六二所在的下割村位于西溪邊上,全村養豬讓村里的河流成了“黑龍江”,“找個洗手的地方都沒有”。
水質監測數據同樣觸目驚心。南靖生豬養殖以散戶為主,大多不愿意進行環保設施投入,污染直排。監測結果顯示,在下割村這樣的生豬養殖集中區域,水體氨氮濃度曾超標100多倍,總磷濃度超標400多倍。
去年開始,南靖啟動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生豬養殖污染整治行動。禁養區內的所有豬圈被如數拆除,禁養區外只保留存欄量高于400頭的養豬場。在規定時限內,未完成清理指標的掛鉤干部,將面臨誡勉談話、年度考核不合格、就地免職等懲處。
行政強制力的效果立竿見影。一年多來,全縣共清理豬圈353萬平方米,消減生豬70萬頭。只有308家規模以上養殖場得以保留。
生豬整治的效果,也逐漸反饋為流域水質的提升。以薌城區與南靖縣交界斷面的靖城橋監測點為例,當前,監測點的氨氮濃度為0.4mg/L,總磷濃度為0.21mg/L,基本達到了三類水的標準。而去年同期,這兩個指標分別為2.2mg/L和0.6mg/L。
但是,流域污染威脅并未因此終結。在南靖縣環保局副局長劉坤生看來,行政力量治水,難以標本兼治。“豬肉行情看漲,一頭6個月出欄的豬,利潤超過1300元。養殖戶鋌而走險恢復養豬的可能性很大。”
更大的隱憂在于,被保留的300余家養殖場,若不進行規范化養殖,同樣后患無窮。
用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畜禽養殖業,成為大勢所趨。由此,一批環保治污企業應運而生,落地南靖,并以朝陽行業的姿態興起。
“技術帝”
助污染大戶逆襲
這幾天,山城鎮坎仔頭村的養殖戶李天助,忙著和王海興討教如何優化環保設備,以降低排放物的總磷濃度。原來,環保部即將出臺更高標準的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為此,李天助決定追加15萬元環保投資。
龍巖人王海興,是漳州聯南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早年,他在承接水電站工程中,目睹了農業污染給水體帶來的致命傷害,“水面上漂浮著厚厚的豬干糞”。2009年,他決定投身環保業。聯南強成為省內少有的專注畜禽污染治理的企業。
通過與中科院廈門城環所、廈門大學、北大環境技術研究中心等專業力量對接,王海興團隊研發出了一套畜禽養殖環保設備與解決方案。最初,市場反應冷淡。直到各地環保政策日趨增壓,“技術帝”才開始被廣大養殖戶接受。
“以往對畜禽糞便,養殖戶大都采取粗放的干燥法,并不能根除污染。對于液體排放物,傳統的生化降解處理工藝占地面積大、投資高;而采用化學加藥處理,不僅運行成本高,還會產生二次污染。”王海興認為,畜禽污染整治,重在找到高性價比的模式。
2012年,李天助的養豬場引入了聯南強的解決方案。在該方案下,生豬糞尿要先通過固液分離機進行渣液分離。分離出來的糞渣,進入快速干燥發酵塔。發酵過程產生的高溫,殺滅其中的蠅卵、蟲等。6到10天后,糞渣便完全腐熟,含水量低于35%,可用于作物有機肥。廢液則通過管道依次進入沉淀池、曝氧池、人工濕地、氧化塘,歷經物理與生物凈化過程,最終實現達標排放。
其中,微生物的選育是技術核心。“根據不同的養豬場,選擇降解能力強的微生物,并進行專業化的培育。”王海興說。
而對于最難降解的總磷,人工濕地作用顯著。通過種植狼尾草,添加貝殼、煤渣,人工濕地能夠實現物理與生物降磷。同時,狼尾草還能做飼料。500平方米人工濕地,一年可收割約60噸狼尾草。
采用這套技術后,李天助的養豬場擺脫了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局面。前年,他如愿領到了福建省排污許可證,并成為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調控基地。
更重要的是,成本并不算太高。由于生豬存欄量超過5000頭,李天助一次性投入120萬元購買設備。之后,設備的運行成本主要體現在電費上,每個月約為2000元。
技術治污
成為共識
越來越多的現代治污理念與技術,被南靖養殖戶應用。目前,全縣備案的養殖業環保企業就有七八家。
除了聯南強的治污模式被40余家生豬養殖場引進,舍外生物墊料零排放養殖模式,也被超過130家中小規模養殖場廣泛運用。此外,漳州農業系統積極與科研院校對接,引入多元化治理技術。最新的案例,是從廈大引入的一站式生豬養殖污水處理系統。
去年12月,聯南強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正式登陸“新四板”。這意味著,更加人性化的治污技術將得以轉化應用。“從前端固液分離到后端排放,都直接在車間里完成設備生產,在養殖場組裝完畢后即可投入使用,避免了現場作業的煩瑣,并可進行智能控制與遠程監控。”王海興認為,進行設備化改造后,畜禽污染治理模式將更有利于推廣復制。
此外,委托建設與運營模式,也將成為可能。“在生豬集中養殖區域,由政府、養殖戶、企業三方出資,企業參與建設污染處理廠,集中處理養殖污染排放。”王海興表示,集中處理模式下,養殖戶只需專注養殖,無需為環保憂心。年內,聯南強將在省內建設20個以上這樣的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