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16年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將達5,100.05萬噸.比2015年增長2.5%。"十三五"期間,養殖產量增速將放緩,年均增速為1.8%,2020年養殖產量將增至5,485.70萬噸;2025年水產養殖產量將達5810.44萬噸。展望期間,水產品養殖產量年均增長1.5%,低于"十二五"期間養殖產量增速。水產品養殖產量增速下降是資源約束、成本上升和需求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環境污染較為嚴重,2015年國務院正式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在重點河湖及近岸海域劃定限制養殖區,將海水養殖面積控制在220萬公頃左右;將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實施水產養殖池塘,近海養殖網箱標準化改造等措施。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將壓縮水產養殖的可用空間,并推高水產養殖成本,在勞動力、物資費用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依靠產量増長獲得利潤將變得非常困難。與此同時,隨著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人們對水產品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開始更加關注產品的安全、品質和多樣化,將促使養殖戶在品種,品質和品牌上下功夫,不再單純依靠產量増長獲利。
展望期間,我國水產養殖將加快轉型,養殖品種結構和養殖方式也將發生明顯變化。從養殖結構看,鯉科魚養殖由于消耗飼料少、消費需求大,在養殖產量中占有較高比重,未來仍然將是養殖的主要品種。但隨著消費的多樣化,其產量占比或略有下降,而“名特優”產品生產將不斷增加,所占比例將有所上升。從養殖方式看,魚蝦、蝦蟹、蝦鱉、蝦貝、貝藻混養以及稻田綜合種養等生態循環型養殖模式,由于經營風險低、病害發生少、養殖效率高,越來越得到各地政府和養殖戶的認可,推廣應用將進一步加快。工廠化海水養殖由于具有節水、節地、高密度集約化和排放可控的特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成為水產養殖方式轉變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