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高管被查突現窩案上市公司治理亟待加強多位高管同時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情況在A股并不多見,但ST華澤在一天內卻有15位董監高及2位已經離職的前高管被證監會進行立案調查。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公司可能面臨著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除此之外,ST華澤還深陷關聯方違規占用資金以及收購標的資產業績不達標的泥潭而無法自拔。
公告顯示,5月12日,ST華澤董事會成員王應虎、王輝、陳健、趙守國、雷華鋒、寧連珠;監事會成員朱小衛、閻建明、蘆麗娜;高級管理人員趙強、金濤;離任高級管理人員陳勝利、朱若甫、程永康、吳鋒,共計15人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自從神州大地刮起反腐風暴以來,“窩案”成了流行詞。一些機構,一些政府部門,從一把手到司機秘書,整個陷入貪腐,全部被抓。現在,這個丑惡之風刮到了上市公司。不過,像這種高管17人被調查,還是不多見--當然,17人也未必是最終結果。
業內人士評論,這種情況并不常見,說明公司可能面臨比較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如果證監會最終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做出處罰,根據證券法的規定,投資者可以根據證監會做出的處罰認定,向上市公司以及負責任的高管提起民事索賠訴訟。上市公司違法違規如此肆無忌憚,實在是中國資本市場之辱。業績不好也就罷了,某個單個負責人有貪腐行為也就罷了,如今,整個班子全都爛了,這種貪腐之風不用重拳如何能治?“現金奶牛”風險小市場摒棄“鐵公雞”近期大盤雖然一直處于震蕩調整狀態,但高送轉行情卻演繹得如火如荼,涌現出天賜材料等一批牛股,成為兩市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據報道,周內將有148家上市公司實施分紅,其中,滬市42家、創業板37家、中小板54家,而深市主板則有15家。應該說在大盤弱市震蕩過程中,高送轉題材股在除權除息后有優異表現的不在少數,如天賜材料,該股5月13日實施每10股轉增15股派1.8元(含稅)的高分配方案,當日逆市上漲4.24%,上周四即除權前的股權登記日,該股也實現漲停,至此,月內累計漲幅達29.68%。那么,在本周將要實施分紅方案的個股中,有哪些個股具有高送轉題材,且有望從中脫穎而出呢?
據統計,在上述148家公司中,從送轉股票的角度看,有44家公司將實施每10股送或轉增5股及以上的分配方案,其中,有14家公司為每10股送轉15股及以上。在資本市場,股息率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標尺之一。很多投資者開始拿股息率作為挑選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參考標準,如果年度股息率超過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則這只股票基本可以視為收益型股票,股息率越高越吸引人。對于投資者來說,無論是熊市還是牛市,無論是股價怎么大幅波動,股息收入是鐵定的“保險箱”,股息率較高的股票,投資安全性也較高,如果不發生極端情況,買入這些股票,一般都會產生正收益,虧損的概率相對小一些。
因而,這種股票又被稱作“現金奶牛”。在不成熟的市場,似乎投資人更看重股票本身的增值潛力,而忽視股息和分紅,因而,題材大行其道,炒作肆無忌憚。更有不良公司獲得“鐵公雞”的綽號,從不派發現金卻絲毫不臉紅、不以為恥,這種狀況一定要改一改了!監管層表態“殼”價大縮水中概股如何回歸需謀劃據報道,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資本市場上,資產的估值和殼公司的市值是水漲船高。
以前10億元以下算是小殼,而現在10億元以下的殼已經沒有了,30億元以下就算小殼。“相應地,以前一兩個億的凈利就能借殼,現在傳統行業企業得有5個億的凈利才借得動。”一位投行人士說。在證監會作出“分析研究”中概股回歸相關影響的表態后,殼概念股經歷了連續下挫,一周下來跌幅近30%。劇烈波動下,前段時間異常活躍的借殼市場驟然降溫。在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借殼方開始觀望起來,甚至有借殼方突然暫停了手頭正在進行的借殼談判,已約好的見面也全部取消。不過,看著殼概念股價格大幅下跌,曾經被借殼市場拋棄的“失意人”再次心動。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下發《關于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明確表態:借殼上市條件由與IPO標準“趨同”改為“等同”,并且不允許在創業板借殼上市。當時,多數ST股遭遇了兩個以上的“一字跌停”,此前漲勢驚人的創業板也迎來大跌。不過,殼市場盡管屢受打壓,卻一再大紅大紫。而這一輪大殼價大漲,直接原因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紛紛要回歸A股,由于做新股上市難上加難,只好通過借殼實現“短平快”回歸。其實,現在監管層的態度是關鍵,對中概股該不該大量回歸、如何回歸、回歸之后對中國資本市場有何影響,應該做出預判;對于該不該采用借殼方式,也要有所謀劃。現在的形勢是,并非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中概股想回來,有些盤子還相當大,如果一股腦回來,而且沒有節制,對A股市場將會有何沖擊?
養殖業借力市場效益亮眼防市場波動擴張還需審慎。據報道,溫氏股份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銷售商品肉雞7.44億只,商品肉豬1535.06萬頭,實現主要業務營業收入約482億元,其他業務營業收入3269.38萬元,實現凈利潤約66億元,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2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擁有194家控股公司、5.52萬戶合作農戶。溫氏股份2016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3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3.95%;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商品肉豬出欄量穩定增長;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公司飼料原料采購價格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飼料成本降低。
有媒體指出,溫氏股份是創業板中盈利狀況最好的公司之一。持續上漲的生豬價格,讓原本一直被認為是“防御”類投資標的的養殖企業一夜走紅。說起養殖業,這些年來一直在大幅波動中艱難前行。一年大豐收、大盈利,導致后幾年的賣糧難、賣肉難似乎成為定律。溫氏股份介紹,未來公司也會考慮外延式的發展策略,面對全國巨大的市場份額,公司將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加大投資力度,提升市場份額。在行情好的時候,有擴張的勁頭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農產品市場的特殊性,需要考慮的更多些,視野也要更寬些。
就豬肉本身來說,前兩年賣肉難猶在眼前:豬肉價格低得難以收回成本,存欄豬紛紛被殺。如何走出一擁而上、產品過剩,又一哄而散、價格暴漲的怪圈?由于農業事關社會穩定和全體人民的基本生活保證,不僅千家萬戶農民無法認清市場,就是舉足輕重的大企業在變幻莫測的大市場面前,依然是弱者。這方面,恐怕還需要主管部門和綜合信息部門從更高的角度來規劃未來、分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