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5月份,鴨業龍頭、位于(山東省)德州慶云的中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爆出逾期貸款本金及利息總額高達2.82億元、十余家銀行牽涉其中的消息以來,事件持續發酵,坊間關于其“破產、倒閉”的傳聞不斷。今年以來,中澳事件的影響進一步升級,從3月份開始,陸續有銀行以嚴控風險為名,對整個鴨業采取收貸、壓縮額度、增加擔保等措施,導致一些正常經營的肉鴨企業資金鏈受到影響。
業內認為,中澳事件屬于企業個例,目前整個鴨業正處于穩定回暖狀態,銀行應當對鴨業充滿信心,與企業共渡難關,不要過度夸大肉鴨行業風險,人為制造困難。
壓縮額度、增加擔保
鴨業遭銀行“封殺”
“大概從春節過后,銀行對我們的態度就明顯轉變。”山東一家鴨業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公司5000萬元的某銀行貸款到期,還款的時候對方說得很好,可等到再貸款的時候卻只放了3000萬元,剩下的2000萬提出一些企業無法完成的條件。“要增加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抵押,還要找額外的實力強的企業做擔保。”
這邊還在思索著銀行的條件該如何滿足,隨著另外幾筆貸款相繼到期,后續幾家銀行也集體跟進提出了類似要求。“本來都是和他們長期合作的,還完再貸沒什么問題,但現在都說要增加條件,這太強人所難了。”
為何各家銀行突然之間“不約而同”地收緊信貸閘門?仔細打聽下該負責人才了解到,銀行給出的理由是:有鴨業航母之稱的中澳控股集團爆出貸款逾期,并傳出“瀕臨破產”的消息,鴨業老大都有了問題,加上這兩年禽業市場低迷,讓他們感覺鴨業這個行業“不行了”,要嚴控風險。
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份,中澳控股曾公告稱,公司本部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逾期共計2.8196億元,涉及逾期銀行有十余家,每家至少逾期2筆。其中,農發行逾期本金及利息筆數竟有6筆之多。
鴨業老大的這一風波迅速在行業內發酵升級,有關“中澳破產了、中澳要被銀行收購了”等消息不斷被坊間傳送,這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銀行敏感的神經,進而導致對整個鴨業采取“非常措施”。
業內呼吁:
鴨業整體回暖,勿任性
“中澳之所以出事,是因為企業盲目多元化,偏離主業搞了什么房地產之類。”上述負責人表示,這都是企業自身經營不善的行為,不能據此封殺整個行業。
“目前整個鴨業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不少企業都曾反映過。”山東省工商聯農業產業化商會副會長、兗州市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從祥告訴記者,不能簡單把這種負面影響擴大到整個鴨業。
張從祥介紹說,就綠源來說,今年企業營收、利潤同比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出口訂單,從去年以來新開拓了歐盟,今年4月份又新增了韓國,市場正在恢復。業內普遍判斷,今年鴨業將在穩健運行中逐步回暖,并沒有什么大的行業風險。
在今年4月27日-28日舉行的首屆(2016)山東水禽產業發展大會上,省畜牧局局長馮繼康透露,全省肉鴨現存欄2.4億只,出欄11.4億只,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存出欄量均居全國第一;除滿足省內需求外,我省水禽產品還大量出口日韓、歐美市場。
“鴨子是活物,一旦企業資金鏈緊張,養殖、屠宰、加工整個產業鏈條都會受影響,銀行應該對整個行業有信心,與企業共渡難關。”張從祥表示,不能因為企業沾了個“鴨”字就受到銀行的偏見,至少要維持現有的信貸額度,保證企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