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由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寶維教授主持制定的 《鵝肥肝生產技術規范》,近期順利通過國家審定。這是國內首個鵝肥肝行業標準。專家評審認為,該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產量世界第三
鵝肥肝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興盛于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和魚子醬、松露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美食,是國際上公認的名貴美食。王寶維教授說,鵝肥肝是專用型鵝,如法國進口的朗德鵝,經過特殊飼料填食后而獲得的,生產技術要求較高。鵝肥肝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保健作用,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有利,曾經一度是歐洲發達國家的美食,后來逐漸進入亞洲。我國早在2005年就是世界第一養鵝大國,但直到1981年才開始生產鵝肥肝,2000年左右開始產業化。1998年,青農大開始培育“青農灰鵝”,作為國內的一種肝用型鵝。
由于我國養鵝量大,勞動力便宜,近年來鵝肥肝的市場越來越大。目前,我國鵝肥肝生產企業達500余家,年產鵝肥肝750噸,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山東省是鵝肥肝的主產地之一,青島的平度、萊西以及周邊的高密、德州、萊陽等都有生產,由鵝肥肝深加工制成的鵝肝油、鵝肝粉、鵝肝醬等也已經出現。
每公斤鵝肥肝售價200元
王寶維教授說,我國鵝肥肝產業化起步晚,生產技術還不夠成熟,產業化程度也不高,在飼養管理、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還缺乏技術規范,導致鵝肥肝生產過程中死淘率高、血肝多、產品質量差,鵝肥肝生產監管也無章可循。這也使得中國鵝肥肝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嚴重制約了我國鵝肥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內鵝肥肝市場需求量在持續增加,針對產業中出現的這一關鍵問題,王寶維教授科研團隊進行了多年潛心研究,攻克了肥肝品質調控、最佳填食時間、最佳取肝時間、減少死淘率和血肝率等一系列技術難關。與四川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協作,制定出《鵝肥肝生產技術規范》。該標準包括雛鵝引進、飼養管理、衛生防疫、屠宰取肝、檔案記錄、環境保護等內容。
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近期組織有關專家對農業行業標準《鵝肥肝生產技術規范》進行了審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標準適合我國家禽生產發展需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標準水平達國際先進。
該標準的制定有何意義呢?王寶維教授說,1公斤鵝肥肝國內的價格在200元左右,一只鵝只能產800克到1000克鵝肥肝,研究表明,鵝肥肝還對酒精肝有修復作用,并有利于減肥,從這個意義上說,鵝肥肝仍屬于中高端食品。但以往國內的企業生產沒有統一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該標準出臺后,可促進全國鵝肥肝產業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推廣。同時,該標準的制定,使得政府部門在產品監管和驗收上,也有了行業標準。在歐洲國家,鵝肥肝被當成一種保健品,出口潛力巨大,由于該標準和國際接軌,也有利于促進產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