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水禽業發展迅猛,山東省作為水禽養殖大省,養殖規模和技術居于全國前列。但產業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行業面臨著多種因素制約,理清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發展路徑、暢通價值增值鏈、完善產業生態圈、實現產業提升和蛻變,是業內人士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日前舉辦的600多人的首屆山東水禽產業發展大會上,不少業內人士就此對行業對養殖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討,合作、轉型成為未來發展必須要走的路。
價格低位促使山東水禽業抱團
近兩年水禽養殖規模處于穩中有降的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侯水生表示,2015年,我國水禽出欄35.83億只,其中肉鴨出欄 28.62億只,蛋鴨出欄量2.24億只,鵝出欄量4.97億只,相比2014年32.06億只的肉鴨養殖規模有所下降。這其中山東省的養鴨數量最高,歷史最高達到11億只,據山東省畜牧局局長馮繼康透露,2015年山東肉鴨出欄10.4億只,占國內三分之一,水禽規模化比重達到90%,標準化飼養比重占到80%,毫無疑問是國內水禽養殖規模最大的省。
山東省肉鴨(主要是櫻桃谷鴨,也叫白羽肉鴨)生產水平較高,櫻桃谷鴨的飼養以網上平養為主,一些集團的肉鴨場,一個鴨棚可養1-2萬只鴨,飼養密度較高。在肉鴨生長效率上,有飼料配方制度的優勢下,肉鴨生長速度快,28日齡達到1.25kg,料肉比達到1.65:1,38日齡活重達到3.0kg,料肉比1.8:1。
櫻桃谷鴨雖然生產效率高,產肉塊,但肉質較差,在肉類中價格很低,不少養殖戶表示,肉鴨價格太低,且競爭大,利潤微薄。櫻桃谷農場有限公司總裁閆新健表示,中國肉鴨成本明顯低于歐美發達國家,但是人均效率并不高,在鴨肉價格較低的情況下,壓力較大。而一些養殖戶在競爭中選擇更換品種,或雜交,或延長飼養時間,減小體重等方式,進行差異化競爭。在這其中,養殖時間長或體重增長慢的鴨反而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鑒于黃羽肉雞和白羽肉雞出現協會或聯盟,行業集體聯合控制產能,共進共退,維護行業利益的經驗,有人提議建立水禽協會,以協會的方式,聯合企業以較為自覺或強制的方法,制定控制產能和行業升級的規劃,保障肉鴨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擺脫低價競爭,促使行業回歸以質競爭,保持合理利潤的氛圍。而益客集團董事長田立余表示要從原料、加工、流通、行業等方面構建共享水禽產業生態圈,這將有利于提高行業稱能利用率和集中度,優化產業結構,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產業升級,推廣新技術,提高產業聯動和自我保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提議會議現場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如果順利,有望在明年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