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國內奶制品供大于求,另一邊卻是中國消費者大量“海淘”進口奶粉和乳品的現狀。結構失衡、供需錯配,讓乳業成為了供給側改革的焦點之一。
4月26-29日,蒙牛牧場主大學在中國農業大學的第六期高級研修班再次開課。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馬瑩在授課中說,2015年生鮮乳價格下滑,奶牛養殖效益下降,乳制品總體消費增長緩慢,對于一個乳制品企業來說,生產鏈上也存在供給側,牧場和奶源就是一個企業重要的供給側。供給側提精益管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而牧場主正是這個關鍵中的核心。
作為國內乳制品行業的龍頭企業,蒙牛在乳業的供給側改革中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為了讓牧場生產的原奶更加優質,蒙牛對牧場主組織了一系列的定制培訓和幫扶,目的在于提高牧場主們科學飼養的意識,掌握繁育、飼喂、產奶等牧場運營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方法,提升牧場運營效率,降低牧場運營成本,提升原奶品質。而這正是乳品行業中蒙牛助推供給側創新的關鍵步驟。
遠離了粗放式的“牛倌”時代,現代化的牧場不僅需要優質高效的設備,更重要的是精準飼喂,從源頭上提高原奶質量。在這些核心競爭力的背后,最重要的是牧場的“主心骨”,蒙牛正在通過強化牧場主能力提升的方式,推進奶業的供給側創新。
筆者注意到,這期研究班的課程內容是為牧場主“量身定制”的,從當前奶業形勢、發達國家奶業發展經驗,到奶牛養殖技術進展和奶牛場績效考核等,每節課的內容都是牧場主們關注的重點議題,蒙牛牧場主大學無論是講解理論知識,還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精細化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牧場主們在培訓中找到了提高效率、提高競爭力的出路。
據了解,在農業部奶辦的指導和領導下,依托中丹技術中心、農業部、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大學、荷斯坦等行業權威部門、機構,蒙牛2013年發起“牧場主大學”社會責任項目,整合行業內最具實戰經驗的百余位國內外專家資源,三年來培訓1800人次,提出 348個牧場實踐創新項目。2016年,蒙牛與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強強聯合,在全國10個奶源大區,開展10期“奶牛金鑰匙”技術示范活動,范圍覆蓋蒙牛全國的核心原奶合作伙伴。
“這些年中國奶業能夠在國際低成本奶粉競爭下很好的發展,經受住澳洲和歐洲一些世界乳品巨頭的影響,中國的大型乳品企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痹谥袊r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看來,包括蒙牛在內的大型乳品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使得我國的奶業在進口沖擊下保住了總體市場份額,國際化競爭中沒有出現很大問題。
因此,面對未來的國際行業競爭,我們有理由相信蒙牛的優質乳品會讓更多的消費者青睞。